电视剧里有这样一种女主角。

虽然剧本难免俗套,让她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个帅气多金深情的对象。

可是你会相信,假如没有这男的,她一样能凭本事过得挺好。

比如古早韩剧里的金三顺,人穷脾气大,喝水胖三斤。

但她是个能干的糕点师,有门能养活自己的好手艺,还是个对“渣男”非常拎得清的成熟姐姐。

自尊和自信,这两样东西足以让她渡过生活中所有难关。

国产生活剧由于总是太脱离群众,长期被诟病女主角一个个都像是娇嫩小公主,纯真可爱,不谙世事。

很难塑造出一个打心眼儿里坚韧如草的“小市民女孩”。

最近难得能让我有这感觉的,是《生活家》里文淇扮演的邱冬娜。

一个钱包很空,但脑子不空的女孩。

01

她才是“富有”的女主角

不够“漂亮”、但眼睛很亮的文淇,特别适合演这种凭着一股机灵劲儿走江湖的穷人家姑娘。

跟陌生人拼奶茶买一赠一,图便宜的小心思融化在无公害的笑容里。

笑嘻嘻地跟菜摊老板打赌,只要自己猜对了手里洋葱的重量,人家就要送自己一把小葱。

剧里设定邱冬娜从小成长在单亲家庭,生活拮据。

为了省钱,她和妈妈早餐去超市蹭试吃,蹭就蹭饱了;

从来没坐过飞机,出差前都得算算自己垫完钱之后能不能撑到报销日。

有段剧情,她带着霸总女老板过了性价比超高的一天,只花了两百多块就把女老板哄高兴了。

一顿不错的自助餐,提前抢到了39一位的优惠券;

蛋糕也可以捡漏二手或者找个省钱的代订路子,一下子又省了六七十;

电影票虽然没抢到9.9的,但弄到20块的也不亏。

这么抠抠搜搜,倒是没有一点自怨自艾。

掩饰不住的得意,让我一下就想起了大学时候和室友薅到了低价优惠券时的自己。

不觉得抠门是件丢脸的事儿,反而在钻研各种便宜路子的过程中相当自豪,觉得自己真是个会过日子的小机灵鬼。

关键是,这段剧情其实是邱冬娜在女老板那儿受挫后的自救行为。

她遭到了误解,于是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其实是个精打细算管钱小能手,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女老板信了,屏幕外的我也信了。

这剧刚开播时的营销话题,也是拿邱冬娜自信乐观的性格开刀:“单亲家庭也能富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

我刚看到的时候还挺惊讶,心想这都年了,怎么还在讨论富养穷养的问题。

后来发现剧中理解的“富养”,是试图证明它和经济实力无关。

邱冬娜家里不富裕,注定让她小时候在物质上处处都比不过别人。

别人都能去的游乐场,邱冬娜去不起。但她妈妈带她去建筑工地上,因地制宜玩低配版,一样玩得挺好。

她长大后跟别人讲起来这种苦中作乐,是真的依然觉得很快乐,妈妈真有两下子。

虽然日子过得不容易,但是妈妈也不会跟她说些什么“真后悔生了你”的丧气话。

只会大大方方地告诉她,后悔没早点把你生下来,我们做母女的时间越久越好。

情感上的充沛弥补了物质上的匮乏,所以邱冬娜长成了这个样子。

无论办什么事儿,都透着一股“就算不行,但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冲劲儿。

知道没有等别人来拯救的好命,所以还不如自己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股劲儿,在邱冬娜的世界里,或者说在电视外无数普通人的世界里,才是最富有的东西。

02

光靠有钱,堆不出来“富养”

作为一个90后,我依稀记得十几年前刚接触到“富养”这个概念时,当时主要针对女儿。

而且大家满脑子都还是——

“要把外面世界有的,在家里也都给她。”

“不要让她长大后,因为一个包,就被别家的小子骗走了。”

说来说去,好像还是在计算一个嫁女儿如何性价比更高的经济问题。

但最近这几年,整个社会对于养育方式的的理解,似乎进步了不少——

人们开始强调,真正的富养在于精神上的富足,用钱是堆不出来的。

《小舍得》播出前期,很多人都以为中产家的女儿夏欢欢,和底层家的女儿米桃,是用来作富养和穷养的对照。

欢欢是个内心纯真、无忧无虑的小孩,爸妈永远优先考虑她快不快乐;

米桃则总是在安静懂事的外表下,默默听着“爸爸妈妈就靠你争气”的期望,让人担心这孩子会不会压力太大。

后来矛盾果然爆发了,但没料到,她俩其实是殊途同归。

欢欢嫉妒,嫉妒妈妈和老师永远在夸米桃学习好。

妈妈曾经对自己的温柔,在学习成绩的攀比之下变得越来越脆弱。学不好奥数的普通小孩,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米桃也嫉妒,嫉妒别人都有一对会保护孩子的父母。

而自己都受欺负了,老实的爸妈却还是只会批评她不够忍让。

两个小孩的崩溃、困惑和自我怀疑,跟家里有钱没钱,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被信任的孤独感,不被肯定的空虚感,才是罪魁祸首。

后来剧情的和解,也是建立在解开这些心结的基础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重视物质却情感上的吝啬和苛刻,恐怕才是真正的“穷养”。

与之相反,尽可能地接纳、支持和信任,对孩子的人格足够尊重,才是“富养”最被忽视的核心。

在纪录片《小小少年》里,你会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是如何影响小孩的。

有个在自家猪肉铺里翩翩起舞的9岁女孩,我一下子就被她眼里的光惊到了。

女孩天赋极高,连老师都惊叹,这是难得的好苗子。

她的爸妈只是普通的商贩,家里条件一般,也完全不懂专业的芭蕾知识。女孩平时还得帮着家里卖猪肉。

但,“你学这有什么用”、“以后能养活你吗”的剧情没有出现。

他们珍视了女儿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鼓励、支持了小女孩对于跳芭蕾的渴望。

也许她此时还不懂“长大”意味着什么,但是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时,还是能自由快乐地说出,“想跳舞!”

对于传统的中国家长来说,无条件的支持、随时积极的鼓励、重视快乐大过结果,确实会显得有些奢侈。

毕竟现代家长圈十分流行这样的观点:压力出人才,快乐教育只能养出庸才。所以鸡血育儿、挫折教育才会如此大行其道。

但越是这样,我们其实越该清醒:

能让孩子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自怨自艾,在丰沛的爱与信任中长大,这恐怕才是更珍贵的“富养”。

03

值得被期待的10后

其实,观念上的富养穷养分歧,最终只关乎一个问题:

社会到底要培养出怎样的孩子?

令人欣慰的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反思不断进步。

近日,大力智能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一份《小学阶段基本心理需求与成年后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报告显示,所谓的精神富养,具有强烈的必要性——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自主感、胜任感、连接感这三种基本需求越被满足,成年后的主观幸福感更强,消极负面情绪越少,越容易有良好的自我驱动力。

当越来越多05后、10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前浪总会惊喜于新一代孩子的变化。

去年最受瞩目的小孩,莫过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钟美美。

他走红之后,有次见到了表演老师刘天池。

被问到以后想不想做最佳男演员时,斩钉截铁地回答,“想”。

大家都猜,钟美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有着孩子特有的机灵,还那么自信大方,一定有对把他的天性保护得很好的父母。

后来妈妈接受了媒体采访,和大家想象的差不多。

妈妈充分尊重钟美美喜欢模仿的业余爱好,但也在他迅速走红后及时冷静下来,警惕网络热捧和谩骂对他造成的影响。

曾有经纪公司想以万的价格签下钟美美,也是妈妈“骂”醒了13岁缺乏判断力的小男孩。

当新一代的父母越来越懂得精神富足的重要性,当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眼里的星点光芒,让孩子自信、自主、有爱的美好天性,不被任何外部力量夺走。

教会孩子自信,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教会孩子自主,胸有千壑地丈量未来;教会孩子有爱,以温柔感恩的姿态回报世界。

05后、10后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最乐于看到的结果。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之际,大力智能联合Vista看天下发布了一份《“披风少年”成长手册》,继续探讨那个关于教育的永恒之问:

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说人一生最美好的愿景是迎风起飞,在云端尽情感受世界的美好;

那么自主、自信、有爱的品质,就是助力少年的披风。

自主是“乘风破浪”的动力。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让孩子学会为学习和人生负责。

自信是“逆风飞翔”的羽翼。每一次家长的鼓励与赞美,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成长的回音。

有爱是“迎风而立”的善意。是孩子对世界稚嫩纯真的回应,唯有平等的沟通与理解才能培育它、呵护它。

大力智能×Vista看天下

《“披风少年”成长手册》

三种美好品质的培养,注定是润物细无声。

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不仅提出披风少年的愿景,更认为,好的教育科技产品不应只是一个辅导工具,还要将教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的机制,为孩子整体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大力智能学习灯的设计理念,正是由此而来。

作为引领行业的智能台灯,它为广大中国家庭书桌应用场景下的教育解决方案。

孩子自主感、胜任感和连接感三大需求,被大力智能学习灯的功能设计一一满足。

通过作业闯关功能,孩子可以自主安排完成学习计划的时间和顺序,充分他们的独立选择,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也得到培养。

大力智能学习灯的勋章体系等一系列给予孩子正反馈的功能,既能激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到成就感;

也旨在引导家长认识到,称赞孩子的努力与进步至关重要。

通过和大力辅导APP双端联动,大力智能学习灯还可以实现双摄视频通话、远程作业辅导功能。

这并非单方面的控制,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才能开启,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搭建双向交流、平等沟通的桥梁。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穿越数百年的哲思,在今日人们对教育的反思与探索中,更加引人深思。

教育应当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科技力量与教育理念的助力下,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自主、自信、有爱的披风少年。

披着风的翅膀,飞向万丈光芒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ys/270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