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气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支气管扩张治疗 >> 今日处暑,祛暑防燥养生有讲究
昨天,今年三伏天宣告结束了。今天是处暑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那么,处暑时节的养生有哪些讲究呢?
1饮食篇——西瓜不宜多吃了专家提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另外,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A:吃水果有讲究
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了,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B: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一咸一甜”的方法。在白开水中加少量盐,少量多次饮用,可减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句话,讲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C:推荐养生粥
百合银耳粥: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克,冰糖适量。百合有清心,润肺,宁神之功,对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悸、烦躁和失眠颇有好处。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
2起居篇——睡觉别忘盖薄被A睡子午觉
处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爽。养生专家建议,处暑后要睡子午觉,“子”是指子时,夜间0-2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午”则是指11-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尤其是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市民们适当增加睡午觉和晚上睡觉时间,至少每天多睡1小时。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B睡前用醋泡脚
每晚睡前将60℃左右的热水约毫升倒入盆中,加食醋毫升浸泡双脚(水温以脚能承受的热度为准),水应淹没踝关节,每次浸泡10分钟即可。中医认为用醋浸泡足部,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帮助入睡。
C春捂秋冻勿过早增衣
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看到季节变化,一些家长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但这种做法不科学。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的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可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3防病篇——最容易引发哪些疾病A皮肤瘙痒要养肺
处暑前后气温下降,多风干燥,很多人都会感到皮肤变粗,甚至出现瘙痒。皮肤的毛病还要靠养肺来调。多喝水、粥、豆浆,多吃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燥热、油炸、肥腻的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B慎防风湿性心脏病
专家提醒,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处暑天气渐凉、昼夜温差相差较大,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风湿性心脏病。
C要防神经衰弱
处暑后不稳定的气温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神经衰弱症状明显,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D小心痔疮发作
秋天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而诱发痔疮。
专家建议:处暑时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易复发或加重。可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如,采用捶背法可补养肺气: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先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按摩气管两侧防哮喘:四指并拢与拇指相对应放置于颈部气管两侧,自廉泉穴到天突穴,进行有节律性提捏,反复进行1-2分钟。
4运动篇——适量运动保阴气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专家建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