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外俞穴

1拼音

jiānzhōngshù

2英文参考

JiānzhōngshūSI15[中国针灸学词典]

jiānzhōngshù[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I1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3概述穴位肩中俞汉语拼音Jianzhongshu罗马拼音Chienchungshu美国英译名LocusintheMiddleoftheShoulder各国代号中国SI15日本15法国莫兰特氏IG15富耶氏IG15德国Dü15英国Si15美国SI15

肩中俞为经穴名[1](jiānzhōngshù[2]SI15)。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1]。肩即肩部,中即中间,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约当肩胛骨内侧缘之里,故名肩中俞[1]。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4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中俞,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也。

5穴名解

肩即肩部,中即中间,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约当肩胛骨内侧缘之里,故名肩中俞[1]。

肩,指肩背。中,有方位之意,四方之中,或左右之间均为中,并有内意,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3]

6所属部位

背[4]

7肩中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2][5]。

肩中俞位于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正坐或俯伏取穴[1]。

肩中俞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6]。

另说肩中俞在“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

肩中俞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肩中俞穴的位置

肩中俞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肩中俞穴的位置(肌肉)

肩中俞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8取法

肩中俞位于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正坐或俯伏取穴[1]。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取穴[7]。

前倾坐位或俯伏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督脉)旁开2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低头,后颈部最突起椎体旁开3横指处即是肩中俞[8]。

9穴位解剖

肩中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血管、神经分布同肩外俞(深层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9.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1]。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状肌→头夹肌[5]。

9.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的分支分布[5]。

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6]。

10功效与作用

肩中俞有解表宣肺的作用。

肩中俞有清上焦、宣肺气、疏经络作用[1]。

肩中俞在肩井与大椎连线中央,主治肩胛、内脏器官疾患[3]。

肩中俞内应于肺,故治咳嗽上气[3]。

肩外俞、肩中俞二穴惧在肩下,近于督脉,督脉居背部正中,有宣肺解表、疏经活络作用[3]。

11主治病症

肩中俞穴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肩中俞穴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5]。

肩中俞主要用于胸肺、局部疾患等: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及目视不明、瘰疬等[1]。

肩中俞主治咳嗽,气喘,唾血,项强,肩背疼痛等[6]。

肩中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唾血;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肩背疼痛,落枕[7]。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吐血;

其它: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

12刺灸法12.1刺法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1]。

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7]。

斜刺0.5~0.8寸[5]。

直刺0.5~1寸[6]。

注意:不可深刺,以防气胸[7]。

12.2灸法

可灸[1][7][5]。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13配伍

肩中俞穴配肺俞、内关,足三里治支气管炎[1]。

肩中俞配大杼、附分、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治肺结核[7]。

肩中俞配大椎、后溪,委中治肩背痛[1]。

肩中俞配大椎、肩井、支沟,治肩背疼痛[7]。

肩中俞配肩髎,外关,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肩周炎。

14特效按摩

按揉肩中俞3~5分钟,可缓解颈肩疼痛[8]。

15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疬,目不明,咳上气,唾血,肩中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目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考穴编》:寒热劳嗽,肩胛痛疼。

16参考资料

^[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3]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74.

^[5]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72.

^[6]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zl/241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