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戳右下方音标,听精彩诵读↓↓↓

推荐语:

  从现在开始,《爱传递百花园》《爱传递之声》同步陆续推介优秀残友作者们的《我的创作之路》,用精炼的语言向你述说他们的创作心声。

我的创作之路

作者丨谭纯慧

我没有上过学,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所以我的创作经历严格地说难以称得上是路,充其量也就是“毛毛小道儿”。少小的我不识“愁”滋味,整天只知道躺在炕上天马行空地遐想。想着想着父母和给我看病的医生就告诉我:你应该知道学习了。于是,我就开始识字——看报——读小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就有要写的欲望。大家都知道,写作其实并不容易,而对于我来说则更是难上加难。小时候四肢经常骨折,有时甚至是多处骨折,总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痛。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写字,就是拿笔都重若千斤。每每写出一笔一划都会冒出一身汗来。严重时浑身不能动弹,只能仰卧在炕上,就在枕边支上书本阅读,看过一页就由妈妈给翻页。再者,小时候我家里住的是平房,家里祖孙三代八口人挤在一间半大的房子里。住的是火炕,一到冬天屋里冷炕上烫,这样冷热夹击就得了气管炎,而且是每年冬天都犯病,一发病就不见好转。咳嗽起来上气不接下气,耳膜憋得嗡嗡直响,心跳得厉害,手里的笔也不听使唤。久而久之,一写字手就发抖,字也是歪歪扭扭的,全不成章法。即使这样,我还是笔耕不辍,与吃饭、睡觉一样同成为我生活的“三部曲”。有一次严重的气管哮喘治了一个多月也没好,不用说写作,连看书都不行,索性中西治法都用上了。我十分着急,有一天看到身边摆着几样药,就每样都吃一些。结果出现了中毒反应,足足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把父母吓个不轻。改革开放后,掀起了学外语热。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开始学起了日语。记得那是春夏之交,感觉早上脑子清醒,每天就早早起来,坐在房檐下背诵单词和课文。不想竟然受了风寒,腰痛得不得了,最后都坐不起来了。这一下家里人都慌了神儿,以为我的骨病又恶化了呢!老妈比较镇定,又是贴风湿膏又是拔火罐,总算是好了起来。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下了一句名言:“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可是我这只“小牛”也始终在“自奋蹄”。多年来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别太累了,又没人逼你这样辛苦。但是我的体会却是:只要过得充实,才能感到每一天都没有虚度!没有这样的长期辛苦,就不会有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更不会站在爱传递平台上与朋友们相识。因此纵使再辛苦,我都无比快慰!!!

提示

本平台刊发或转载的作品,只是为了传播,并不代表我们的观点!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责编丨徐静媛

复审丨刘玺娜

校对丨吕眉洁

诵读丨李昭阳

制作丨张红杰

《我的创作之路》系列关联阅读

我的创作之路|宋光恒

我的创作之路|张绿茵

我的创作之路|陈新平

我的创作之路|汤钱根

我的创作之路|张绿茵

我的创作之路|杨忠颖

我的创作之路|杨承岐

我的创作之路|君山

我的创作之路|李洁翔

我的创作之路|赵苗

我的创作之路|陈喜红

点下面链接,看作者更多精彩

父亲的眼泪|谭纯慧

我与“胡汉三”的一面之缘|谭纯慧

爱聚平顶山|谭纯慧

作者简介

谭纯慧,肢残,为全国首例“瓷娃娃”病患者,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不能行走,15岁前骨折过多次。没上过学,自学文化拿到大专学历,发表文学作品上万篇。成为国际知名网站的总监,还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诵读者

李昭阳(北京),残联残疾人专职工作者。喜欢朗诵,曾在年央视《夕阳红》栏目组,春晚《绽放夕阳》全国朗诵选拔赛,最终进入决赛春晚录制阶段。疫情期间参加诗人雪石老师总策划导演的《祈福武汉,加油中国》全国空中诗会,3月中旬参加由中残联新闻部和湖北经济之声广播电台主办的《爱心有约.爱的守护》全国十省市空中诗会。愿把快乐带给大家。

欢迎投稿

  

  《爱传递》以“弘扬爱心、鼓励善行、传递正能量”为宗旨。向残障朋友和社会公众征集传递爱心、自强自立、弘扬正能量的稿件,体裁不限。欢迎踊跃投稿!

详情   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别人帮助,也没有人不能帮助别人。中国有万残障人,他们很多人在接受爱心帮扶的同时,也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残障人士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本公众平台是展示残障人士传递爱心,自强自立,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爱传递百花园ID:aichuandi-bhy投稿邮箱:icd

.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by/236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