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凌晨,第1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完成解剖。在2月25日刊出的《法医学杂志》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尸解报告公布,并明确称新冠肺炎病变仍聚焦肺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不足。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的通讯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也就是承担遗体解剖的主要人员。值得指出的是,该报告是一个“大体观察报告”,主要是对1例系统尸体解剖的肉眼观察结果,解剖学上将肉眼能看见的形态学结构及其变化称作大体标本,并未包括更详细的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分析等内容。该病例为一位85岁男性,年1月因突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10天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症状,第13天后经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入院28天后死亡,临床诊断死亡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刘良团队在这位患者死亡12小时内对其遗体进行了解剖。解剖发现,患者双侧胸腔积液均约mL,左肺大部呈灰白色斑片状改变,右肺淤血较重,呈暗红色斑片状,双肺见部分肺小叶充盈扩张、变白,与暗红色淤血出血区域夹杂,以肺边缘带为重,切开可见大量灰白色黏稠液体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肺背侧呈暗黑色斑片状,触之质韧。气管腔内见白色泡沫状黏液,右肺支气管腔内见胶冻状黏液附着。报告认为,从尸体检验大体观判断,“本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报告提示COVID-19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虽然此前由COVID-19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穿刺取样获得的组织局部病理学改变提示,新冠肺炎病理特征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但从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其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但考虑这种表现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据此前报道,临床医生发现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有些重症患者还由于出现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而去世。因此,新冠病毒是否对肺部以外的脏器造成损伤引起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by/25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