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气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支气管扩张病因 >> 登高bull赏菊bull养肺
10月8日寒露节气到,天凉好个秋!
一、节气特点
1.天高昼暖夜来凉:受冷高压的控制,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昼暖夜凉。
2.草木萧疏梧落黄:五彩缤纷的世界随着寒气的增长,万物逐渐萧落。
3.雁归声里荡菊香:鸿雁南迁,枫叶火红,菊花开放,四野飘香,这一天又称做“菊花节”。
4.常喝梨贝养肺忙:寒露为养肺黄金期,补养得当可助力增强心肺功能。
二、养生措施
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气候变冷时,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故秋季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肺在五行中属金,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所以暮秋时节,调养身体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一)起居养生
1.适时增衣以防寒。进入寒露后要注意保暖,不能再“秋冻”了,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常言道“寒露脚不露”。除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以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可以减少下肢酸痛,解除疲劳。
2.养成保护大椎穴的好习惯。保护大椎穴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肌表,防止感冒的发生。通常可采取戴围巾、穿高领毛衣、按摩大椎穴等方法。
3.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尘污染,有条件的可种植净化空气的绿叶花卉。
(二)运动养生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多参加接近自然的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胃肠消化和内分泌调节功能。
1.登高:寒露天气十分适合登山,此时邀约亲朋,登高望远,可陶冶情操,增强体质。
2.赏菊: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赏菊是这个节令的雅事。
3.观红叶:寒露时节,漫步在通幽曲径的山坡上,便会看到成簇、成片的红叶,如霞似锦,身心悦目,怡养心神。
4.秋钓边:由于气温下降迅速,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为贮存食料填肚越冬,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此时是开展垂钓活动的大好时机。
5.赶晒秋: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家利用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营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美景,不仅是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也是当下人们追逐的热门旅游景点。
(三)饮食养生
1.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功效的新鲜水果大量上市,成为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但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选择。
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柑橘:性凉,味甘酸,入肺、胃经,具有顺气、止咳、健胃、化痰、消肿、止痛、疏肝理气等多种功效,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坏血病、夜盲症、皮肤角化、呕吐胃寒、胸闷胁痛等患者可多食。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
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肾经,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润心肺、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荸荠:性凉味甘,煮熟可作水果食用,脾胃虚寒者少食。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症,与莲藕榨汁共饮效果更佳。
特别提示:新鲜果蔬食用要适量,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影响运化功能。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
2.宜多吃芝麻、核桃、银耳、胡萝卜、莲藕、鸭、鱼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3.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莲子等,寒露时节不易过多进食肥甘厚味,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易伤阴。
4.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在用葱、姜、辣椒等作为调味品时也要减少其用量。
推荐的时令食谱:
1.五豆粥:用小米配上红、黄、黑、绿、蚕豆五种豆子,熬粥喝。它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内在能量。
2.糯米阿胶粥:阿胶30克,糯米50-60克,红糖适量。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后再放入红糖,稍煮二三沸即可。具有养血止血、滋阴作用,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经后期、经少色淡、经闭不行、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等。感冒时及胸闷腹胀、纳呆苔厚腻者,不宜服用。
3.藏茶:茶性温和,甘温养阳气,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藏茶可以加奶饮用,这样既能生热暖身,又可增加营养,强身健体。
寿康“悦本草”寒露养生系列:
金秋,千姿百态的菊花傲霜怒放,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也给人们提供了药食兼优的养生佳品。
1.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2.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3.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4.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5.菊花肴:用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6.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7.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8.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9.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四)经络、穴位养生
经常按摩以下经络、穴位,可使体内气血充盛,经络平稳,以舒适的身心状态迎接季节气候的转换。
1.足太阳膀胱经。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体的藩篱,是人体抵御外界风寒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人体最大的解毒、排毒通道。推拿膀胱经具有加强脏腑功能、调节精神情志、改善机体状态的作用。
我们要了解其循行路径:从头到脚,经过前额、头顶、枕部、背部和下肢后正中线,最终到达足外侧的至阴穴。了解膀胱经的走向和疏通方法,并经常对其按摩、刮痧,达到自我调理身体的目的。
2.委中穴:位置在膝盖后面的直线中间,是膀胱经的合穴,是膀胱经湿热水气聚集之处。寒露时可常按摩此穴,有缓解治疗头痛、小便不利、腰背痛、遗尿、提高性欲、丰胸美乳等作用。
具体按摩方法是: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涂抹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效果会更好。
3.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它属于胃经,有益气、健脾胃、活血通络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缓解关节疼痛、促进消化、缓解积食。晚上泡脚时可同时用毛巾进行局部热敷,能够取得益气健脾的保健作用。
4.大椎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督脉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平高。是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交会之处,有振奋一身阳气的作用,阳气足,则外邪不易侵入,故有很好的保健强身、预防感冒的作用。体弱者可以经常灸之。
三、防季节性疾病
1.防感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力则下降。由此可见,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所以,预防感冒首先要适时增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防心脑血管疾病。由于气候开始变冷,心脑血管疾病从这月开始成了多发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有病史的患者,从寒露节气开始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即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②合理调节饮食起居,少食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③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④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⑤清晨去厕所时,应改蹲式为坐式,大便时间不能太长。
⑥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3.防气管炎复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以及肺炎等病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及秋燥密切相关。所以,在这个节气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特别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