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气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支气管扩张常识 >> 英国支气管扩张症指南要点简介
参考文献:高永华,等.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42:.
指南根据证据强度对于推荐级别分为A-D级。还有许多推荐意见是基于专家建议(等级为,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一、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
推荐:当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进行薄层CT检查以明确诊断(C)。明确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CT参数应为:-扫描层厚度:≤1mm-重建算法:高空间频率-kVp:--mAs(或有效mAs):--机架旋转时间:0.5s提出了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为:
-支气管与伴行肺动脉(支气管内径或伴行肺动脉的内径)的比值1;-从中心到外周,支气管未逐渐变细;-外周胸膜和纵膈胸膜周围1cm范围内看到支气管的影像。间接征象包括:
-支气管壁增厚;-黏液嵌塞;-呼气相CT可见“马赛克”征或“气体陷闭”。同时指南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健康人群中约20%的人合并影像学支气管扩张,不需特别处理。
二、需要考虑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人群
推荐对于以下人群应考虑支气管扩张症:-有相关危险因素且持续咳黏液脓性痰或脓性痰的患者(D)-有慢性咳痰或反复肺部感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频繁疾病加重(≥2次/年)、且在稳定期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的COPD患者(B)-慢性咳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C)三、寻找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强调应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引起支气管扩张的潜在病因:a.对于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应记录病史以及合并症,以识别相关或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COPD、哮喘、胃食管反流病和炎症性肠病(C)b.应对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针对曲霉的敏感性评估(特异性IgE或皮肤点刺试验)(D)c.应对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血清IgG、IgA和IgM抗体水平检测(C)d.应对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的基线检测,用于排查有无特定抗体缺陷。如果肺炎链球菌抗体水平低下,建议接种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4-8周后复测特定抗体水平(D)e.对于合并囊性肺纤维化临床特征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例如早期发病、男性不育、胃肠道吸收不良、胰腺炎),应排查有无囊性肺纤维化(B)f.对于合并PCD特征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病史、儿童期起病、复发性中耳炎/鼻窦炎或不孕不育),应排查有无PCD(A)g.应对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常规痰培养及分枝杆菌培养(D)四、严重程度分级推荐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BSI)和FACED评分用于支气管扩张的严重程度评估。五、监测和长期随访流程指南对于支气管扩张的监测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对于轻症患者均需收集下列信息:(1)基线期:严重程度评分(如BSI)、胸部高分辨率CT、痰细菌/真菌/分枝杆菌培养、病因学评估、合并症评估、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2)随访期:每年评估一次体重指数、急性加重次数、痰病原学培养、改良版MRC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3)对于病情出现恶化的患者重复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痰细菌/真菌/分枝杆菌培养、病因学和合并症评估。对于中重度支气管扩张患者,上述的评估策略建议每半年进行1次。六、气道清理治疗推荐培训所有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气道清理(D)。可使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或震荡呼气正压进行气道清理(D)。体位引流可作为备选方案,用于增强气道清理治疗的效果(D)。不建议常规雾化吸入重组人DNA酶(A)。可考虑雾化吸入高渗或等渗盐水,以利于气道清理(D)。专家建议:-每天至少进行2次气道清理,每次10-30min;-每3个月评估1次气道清理的效果。七、稳定期的分级管理方案第1级:基本治疗策略,适用于所有支气管扩张患者:(1)治疗潜在的病因;(2)气道清理,必要时进行肺康复治疗;(3)每年接种流感疫苗;(4)发生急性加重时,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5)制定自我管理计划。第2级:经过第1级治疗后,患者仍然出现急性加重≥3次/年,建议物理治疗师重新评估,同时考虑给予黏液调节药物治疗。第3级:经过第2级治疗后,患者仍然出现急性加重≥3次/年,建议:(1)如气道内有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可长期吸入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或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2)如气道内有其他可能的致病微生物定植,可长期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或长期口服或吸入相应的抗菌药物;(3)如气道内未分离出致病微生物,也应长期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第4级:经过第3级治疗后,患者仍出现急性加重≥3次/年,建议联合应用吸入抗菌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第5级:经过第4级治疗后,患者仍出现急性加重≥5次/年,建议常规每2-3个月给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