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疗带状疱疹的验方

第一次见到这个方子是在一本验方书里,叫做《杏林微蕴》。后来发现这个方子是有来历的。出自孙一奎的《医旨绪余》。

一、

原文如下

四十六、胁痛

余弟于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未,井水调敷,仍于前药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予心甚不怿(yi,四声,高兴),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病则审矣,制药订方则未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今病势有烧眉之急,迭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病转增剧。水泡疮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侮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则死矣,可惧之甚!

(先生看了脉案药方,笑着说,切脉认病是正确的,但是开方制药就不对了。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今病势有燃眉之急,像叠起来的蛋那样危急,怎么可以用寻常的泻肝之剂?真可谓赶走了羊,请来了虎。况且用苦寒、行气之品,越用越燥,燥则助热,所以病情转剧。水疱在身体外表,是因为肝热郁滞太久,不得发越,反侮于肺,肺合皮毛,所以皮肤出现了破溃,再严重点人几乎就要烧了,好可怕呀。)

为订一方,以大栝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恐邪火未尽退也。急煎药渣与之,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已冰释,而水泡疮亦尽敛矣,后亦不服他药。

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呻吟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夫栝蒌味甘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栝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致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瓜蒌甘寒润下,有略微攻下的作用)

二、

《来春茂医话》也有记载本方,选录如下

《赤水玄珠》载瓜蒌一枚(30克),甘草6克,红花1.5克,治肝经肺燥之胁痛,主要症状为胁肋疼痛,皮肤如烙,脉弦急,便秘,坐卧不安等。本方有柔肝润肺的作用。

余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以及肝胆疾患有上述症状者,疗效很好。

三、

《杏林微蕴》摘录如下

瓜蒌红花汤出自程国彭的《医学心悟》之瓜蒌散,一般单独应用就有明显效果。

(其实出自明代《赤水玄珠》的,《医学心悟》是清朝的,内容也是引用了《赤水玄珠》,可见多读书还是很重要的,要不闹笑话)

这首方子是我学习四川名医余国俊的理法方药以后开始应用的,余氏推荐此方可以作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

赞赏

长按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zl/209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