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详解见上集

目录

上集

一、儿童用药

二、老年人用药

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急性支气管炎

四、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慢性支气管炎

五、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支气管炎

六、温经逐寒,定喘止咳

下集

七、急、慢性支气管炎

八、慢性支气管炎

九、慢性支气管炎兼喘症

十、支气管炎

七、急、慢性支气管炎

1.野牡丹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祛痰,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迁延期。

组成:野牡丹。

用法:制成颗粒剂,每袋装10g(含野牡丹干浸膏1.5g),密封。口服,每次10g,1日3次。

2.加减泽漆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化痰消饮,治咳宣肺。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

组成:泽漆15~克,制半夏10~30克,陈皮10克,紫菀15克,白前15克,桂枝9克,生姜3片,黄芩15克,桔梗9克,枳壳9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

寒喘痰多者,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痰黏稠厚浊者,加地龙,重用黄芩;

咳喘气虚者,加玉屏风散;

阴虚痰饮者,合千金麦门冬汤加减;

纳呆、便溏者,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3.杏仁止咳糖浆

来源:《中国药典》。

功用:化痰止咳。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组成:杏仁水40ml,百部流浸膏20ml,远志流膏22.5ml,陈皮流浸膏15ml,桔梗流浸膏20ml,甘草流浸膏15ml。

用法:上药制成糖浆剂。口服,每次15ml,1日3~4次。

4.杏仁止咳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化痰止咳。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痰。

组成:杏仁水40ml,远志流浸膏22.5ml,陈皮流浸膏15ml,桔梗流浸膏20ml,甘草流浸膏15ml,百部流浸膏20ml。

用法:制成颗粒剂,每袋装20g,密封。温开水冲服,每次1袋,1日1~2次。

5.银杏露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镇咳,化痰定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排痰不爽,久咳气喘。

组成:白果仁.2g,焊菜.3g。

用法:制成液剂,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0~15ml,1日3~4次。

6.满山白片

来源:《部颁标准》。

本方制成冲剂,名“满山白冲剂”;

制成糖浆,名“满山白糖浆”。

功用:祛痰止咳。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组成:满山白。

用法:制成片剂,每片重0.5g,含总黄酮45mg,密封。口服,每次1~3片,1日3次。

7.喘息灵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平喘,止咳,祛痰。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组成:何首乌,甘草,马兜铃,五味子,知母,盐酸克仑特罗,马来酸氯苯那敏。

用法:制成胶囊剂,每粒装0.29g,密封。口服,每次2粒,1日2~3次;哮喘发作时用量可加倍或遵医嘱。

宜忌: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等。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油炸食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病人慎用。

8.舒肺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镇咳祛痰。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组成:氯化铵30g,盐酸麻黄碱0.75g,甘草流浸膏ml,百部流浸膏20ml,桔梗流浸膏40ml。

用法:制成糖浆,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5~10ml、1日3~4次。

八、慢性支气管炎

1.脾功方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补肾固本,助阳益阴。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向缓解转化阶段表现为肺脾肾亏虚者。

组成: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功劳叶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胸闷纳呆苔腻者,加苍术9克,厚朴6克,或六君子汤加减;

畏寒肢冷较甚者,加附子片5片;

阴虚内热者,加生地15克,改仙灵脾9克。

2.金水宝片

来源:《新药转正标准》。

本方制成胶囊,名“金水宝胶囊”。

功用:补肾保肺,秘精益气。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久咳,盗汗,痰少或痰白而黏),高脂血症(身重乏力,头晕目眩,肢麻肢胀,胸脘气闷,或体胖痰多),性功用低下症及老年人腰膝酸软,神疲畏寒,属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者。

组成:虫草菌粉。

用法:制成片剂。口服,每次5片,1日3次,或遵医嘱。

3.灯台叶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祛痰,消炎。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组成:灯台叶。

用法:制成颗粒,每袋装10g(相当于原生药7g),密封。开水冲服,每次10g,1日3次。

4.映山红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祛痰、止咳。

主治:慢性气管炎。

组成:映山红。

用法:制成糖浆剂,每1ml含总黄酮6mg,密封。口服,每次10ml,1日3次。

九、慢性支气管炎兼喘症

1.华山参片

来源:《中国药典》。

本方制成滴丸,名“华山参滴丸”。

功用:定喘,止咳,祛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

组成:华山参。

用法:制成浸膏片,每片0.12mg。口服,常用量,每次1~2片,1日3~6片;极量,1次4片,1日12片。

宜忌:青光眼病人忌服;孕妇和前列腺极度肥大者慎用。

2.柔肝降逆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养肝平木,降逆肃肺。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其发病特点为阵发性咳嗽,每有气上冲于咽喉而诱发,咳声连连,无片刻安宁之时,甚则咳至涕泪俱下,或咳则尿出者,均可使用。

组成:白芍60克,北杏仁9克,川朴15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枳壳12克,地龙15克,甘草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3.咳喘顺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健脾燥湿,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所致的气喘胸闷、咳嗽痰多等症。

组成:紫苏子g,瓜蒌仁g,茯苓g,鱼腥草g,苦杏仁90g,半夏(制)g,款冬花g,桑白皮g,前胡g,紫菀g,陈皮50g,甘草g。

用法:制成浓缩水蜜丸,每1g相当于原药材1.5g,密闭,防潮。口服,每次5g,1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4.咳喘静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镇咳平喘,祛痰消炎。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咽炎,小儿肺炎等。

组成:桔梗g,紫菀g,地龙g,知母g,蒲公英g,黄芩g,瓜蒌g,麦冬g,苦杏仁g,款冬花g,百部g,甘草g,赤芍g,丹参g。

用法:制成糖浆,每瓶40ml,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口服,每次40ml,1日3次。

5.牡荆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平喘,镇咳,祛痰。

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组成:牡荆子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2片,1日3次。

6.牡荆油滴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组成:牡荆油。

用法:制成油滴丸,每丸含牡荆油20mg,密封,避光,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2丸,1日3次。

7.黄荆油胶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祛痰,镇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组成:黄荆油。

用法:制成胶囊,每粒含黄荆油20mg,密封,遮光,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2丸,1日3次。

8.消咳喘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祛痰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及感冒咳嗽等。

组成:满山红油2.5ml,满山红浸膏粉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4~5片,1日3次。

9.祛痰止咳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健脾燥湿,祛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症。

组成:党参0g,水半夏g,芫花(醋制)0g,甘遂(醋制)0g,紫花杜鹃0g,明矾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装6g,密封。口服,每次12g,1日2次,小儿酌减,温开水冲服。

宜忌:孕妇慎用。

10.情安喘定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平喘止咳,祛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组成:榕树叶g,鱼腥草g,胡颓子叶g,五指毛桃g,珍珠层粉.3g,冰片12.5g,盐酸双氯醇胺10mg。

用法:制成片剂,密封。口服,每次2片,1日3次。

宜忌:甲亢、心律不齐或高血压并发症等心血管疾病病人慎用。

11.喘舒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温肾纳气,化痰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尤适于喘息型气管炎。

组成:升华硫g,大黄粉30g,盐酸双氯醇胺10mg,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0g。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片含盐酸双氯醇胺10ug,密封。口服,每次2片,1日3次,小儿酌减,饭后服或遵医嘱。

12.咳喘膏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平喘,利湿祛痰。

主治:单纯型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哮喘(除心脏引起的)等症。

组成:芥子g,甘遂g,延胡索62g,细辛62g,洋金花62g,干姜50g,樟脑33g,盐酸异丙嗪2g。

用法:制成橡胶膏剂,密封,置阴凉处。贴于胸、背部支气管分布区的穴位,每日更换1次。

十、支气管炎

1.雪梨止咳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咳痰。

组成:桔梗10g,苦杏仁(炒)10g,前胡10g,紫菀(炙)15g,款冬花15g,枇杷叶20g,梨清膏g。

用法:制成糖浆剂,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0~15g,1日3~4次,小儿减半。

2.蛇胆陈皮散

来源:《中国药典》。

本方制成片剂,名“蛇胆陈皮片”;

制成口服液,名“蛇胆陈皮液”;

制成胶囊,名“蛇胆陈皮胶囊”。

功用:顺气除痰,祛风健胃。

主治:风痰咳嗽,气逆反胃。

组成:蛇胆汁26g,陈皮g。

用法:制成片剂,密封。口服,常用量每次2~4片,1日3次。

3.吴氏加减止嗽散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宣肺祛邪,化痰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证者。

组成:白前10克,桔梗10克,橘红6克,百部15克,紫菀10克,甘草4克,前胡10克,炙苏子10克,白茯苓10克,法半夏10克,旋覆花(包)10克,炙僵蚕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宜忌:治疗期间禁食鱼腥、辛辣、烟酒等物。

加减:

发热,加银翘或知母、黄芩;

痰多,加大贝、冬瓜仁或二陈;

喘急,加苏子、地龙;

咽痒,加僵蚕、蝉衣;

瘀重,加丹参、当归;

咯血,加白及、煅花蕊石;

咳而吐者,加炙枇杷叶、旋覆花;

阴伤,加沙参、麦冬;

体虚易感者,加玉屏风散。

4.冬白梅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敛肺定喘,止咳化痰。

主治:气管炎咳痰黄白相间,肺寒化痰,寒热错杂者。

组成:天冬83g,麻黄(蜜制)42g,乌梅83g,防风62g,五味子83g,黄芩83g,白果仁83g,平贝母83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3片,1日3次。

5.散痰宁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肺,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组成:桔梗50g,远志(制)10g,桑白皮16g,氯化铵10g,盐酸麻黄碱0.5g,薄荷脑0.1g。

用法:制成糖浆,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0ml,1日3~4次。

6.舒咳枇杷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祛痰。

主治:伤风引起的支气管炎。

组成:枇杷叶g,氯化铵20g,麻黄20g,薄荷脑0.05g,桔梗20g,远志10g。

用法:制成糖浆,每瓶装ml或ml(每毫升含氯化铵20mg),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10~20ml,1日3~4次,小儿减半。

宜忌:婴儿忌服。

7.胆酸止咳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支气管炎和感冒引起之咳嗽。

组成:粗胆酸(含总胆酸按55.0%计)g,前胡60g,陈皮40g,甘草40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2~3片,1日3次。

8.复方满山红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止咳,祛痰平喘。

主治:支气管炎及咳嗽、哮喘等。

组成:满山红g,百部g,罂粟壳50g,桔梗g,远志g。

用法:制成糖浆剂,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5~10ml,1日3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美国。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zl/238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