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气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支气管扩张治疗 >> 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指南共识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只要把握好急慢分治和转诊指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是哮喘防治的最佳平台。本建议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研究数据及管理指南,就儿童哮喘临床诊治策略发表更加具体的认识和解读,并对临床实践提出更具操作性的要求和方案。
儿童哮喘的早期筛查1.儿童哮喘的诊断 (1)目前诊断哮喘的主要线索是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其中又以反复多次的喘息作为疾病的主要特征,并不是完全依靠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查;(2)哮喘诊断的关键线索是喘息发作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以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或口服)或抗哮喘药物的治疗有效性;(3)过去1年中喘息≥3次,或在过去的2~3年中平均每年喘息≥2次,其中至少有1次因为喘息发作需要急诊/吸氧/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可作为哮喘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4)哮喘急性发作时应有典型的哮鸣音体征,医院、不同医师记录到相同的体征时价值最大;(5)超过4周以上的持续性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虽不伴有喘息,也需要考虑为哮喘症状之一;(6)患儿存在特应性皮炎和/或过敏性鼻炎,以及一级亲属存在过敏性疾病,这些哮喘的高危因素有助于疾病的诊断;(7)由于哮喘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需要与其他喘息性疾病相鉴别,尤其对于1岁之内的婴儿诊断哮喘时,需要十分慎重;(8)当通过现有的信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需通过试验性治疗2~3个月,根据治疗后以及停药后反应,进行整体评价;如果“治疗有效,停药复发”,也支持哮喘的诊断。2.关于哮喘的早期诊断策略(1)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诊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诊断哮喘的首要线索,症状包括暴露于各种刺激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或胸闷,刺激包括呼吸道感染、刺激物(寒冷、烟草烟雾)、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皮毛)、运动,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出现症状,同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2)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 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反复咳喘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表现,也可由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或气道发育异常所引起,通常该年龄段儿童难以配合肺功能检查来获取“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诊断依据。临床上主要依据喘息症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来评估患儿是否需要启动长期的抗哮喘药物规范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1.C-ACT适用于5~11岁哮喘患儿(原适用年龄为4~11岁,鉴于4~5岁儿童认识能力水平,建议调整到5~11岁哮喘患儿)。2.TRACKTRACK是一项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的量化评估工具,改良中文版TRACK问卷是对国际版TRACK进行译制改良而来,更适于中国5岁以下儿童应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哮喘治疗策略1.儿童哮喘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和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长期控制治疗。(1)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哮喘治疗,ICS是哮喘治疗的基石,所有的优选方案应以ICS为基础。(2)年龄决定了儿童哮喘的吸入治疗方式和药物选择,可以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和配合程度,选择不同剂型的吸入药物,包括雾化吸入混悬液、吸入用气雾剂和干粉剂。(3)目前普遍采取“降阶梯”治疗模式,对于绝大部分的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启动治疗时,采取第3级治疗方案〔≥6岁儿童,低剂量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低剂量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6岁儿童,中剂量ICS或低剂量ICS+LTRA〕,然后根据控制情况,逐渐降级,直至停药。(7)启动哮喘控制治疗后,每3个月作为1个哮喘控制治疗的评估周期,全面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哮喘控制情况做出维持、升级或降级的治疗计划。(8)对于控制不佳的哮喘患儿,在升级治疗之前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方法、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变应原回避和其他触发因素等情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