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平说,广泛开展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搭建练功群众广阔的交流平台、扩大工作阵地、增加习练人口、传承优秀文化,是健身气功工作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具体体现。在各级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来健身气功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

健身十式是健身气功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将深入挖掘,反复实践,以供广大健身气功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要领和功用

健身十式抻筋拔骨,使身体元气充足,打通全身上下,从而收健美身形、和畅经脉、祛病健身、开发智能之效。

Q健身十式充分调动发挥经络的作用A

经络论认为,经络内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就是说每一条经都是里面连着内脏,外面分布到四肢,每条经中的气,都有其流动特征。

身上的经脉是互相连通的,手与手指是手的阴经与手的阳经交接之处,头是手的阳经与足的阳经交接之处,足是足的阳经与足的阴经交接之处,胸腹是足的阴经与手的阴经交接之处。

另外,人的真气与外界之气是要进行交换的,而外气进入身体多是从手足之端进入人体内。

一向被中医所重视的“井荥俞(阳经中还有原穴)经合”——五俞穴,就是外气(当然也有体内的经外之气)直入经脉的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络论中把四肢末视为经络的根本,而头与躯干的内脏部位,是它结束的标位。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中说:

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舌本)。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目)。

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钳耳一顽颡也)。

少阳根于窍阴,结于葱笼(耳中)。

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

足少阳根子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

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解溪),入于人迎丰隆也。

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少海,入于天窗支正也。

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牖外关也。

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

正是由于各条经脉的交换部位、气的内外出入的交换部位、经络的本、根多在肢端,所以形神庄就根据这些经络、气血循环的道理进行安排,着重活动肢端末节。如第二、三节都是上肢的肢端,七、八、九节都是下肢的肢端。第一节是头部的端头,这是因为根结的结在头上,根在肢端,头一动就会带动四肢,而四肢一动就把全身的经络、气血牵动起来了。这就是形神庄气功以形引气的机制,也是形神庄功法的理论根据和身体气化表现。

Q

以它可以内连脏腑之气,外通膜络之气,使周身成一整体

A

 健身十式总的要求是“身形合度,姿势合法,神注庄中,气随庄动。”

今日推荐今天向大家推荐的是“转腰涮胯气归田”把腰放松了气才能流通,可收到松腰、垂尾闾、运动尾闾、封闭会阴的作用,同样也是既简单又易学,既省时又省力,于办公室和家中都可练习的健身气功动作。动作名称“转腰涮胯气归田”(健身十式·第六式动作)此式是十式中最难操作的动作,然而它是气功、武术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功具体做法

首先,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如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两眼轻轻闭合,意念合着目光回收至脑中心,小指带动,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与正前方成45°角上举,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两手沿耳下至两肩向下至心口。两手分开下落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第十二软肋端),其余四指按于胯上。

(一)接上式,松开叉腰两手,转成手心向上,手指向前,两肘向后,小臂前伸,两肘下垂,贴两肋旁,小臂与大臂成90°角。而后两大臂前举与肩平(保持大、小臂的原角度)小臂向上,两手指天。

(二)两大臂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外,大臂不动,小臂向外下落与臂平。尔后,以肘部为圆心,中指带动小臂向上划弧,待小臂与大臂成直角时再向下落成一字,重复三次。此式为展臂。

(三)接上式,两臂左右平伸成一字,手心向下,手指伸直,以腕为定点,中指带动,指掌划圆,正反各三次。

(四)两臂向体侧下落,两手胸前合十。

(五)两手手指在头上交叉,手心向上,两臂伸直。而后肩臂放松,交叉之

双手如向上托物,作轻轻揉动。两腕交互划前→上→后→下的立圈。肩、臂、肘配合作相应的晃动,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依次随之晃动。反复三——五次。

(六)接上式,转掌心相对,向下导引。(图3-39)两手下落,沿肋弓变叉腰,两脚踩气分开,平行站立,略宽于肩,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一钝角,膝盖不过脚尖。

(七)髋关节放松,并以之为支点,转动骨盆。先向左转九圈,再向右转九圈。

(八)以尾闾骨向前扣、向后翘带动骨盆做前后摆动九次。

松开叉腰两手,捧气向上向天门贯气,经头面两侧下落,沿肋弓分开变叉腰,松开叉腰手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与正前方成45°角上举,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两手沿体正前方下降至肚脐。两中指相接,点按肚脐,收功。

功效何在

动作要领:

此式看来简单,实颇难练习。初练时两腿微曲,仅练晃胯。躯干要直,以尾闾骨为动点划圈,向后划半个圈,用臀部做划弧动作协助完成。如向左转时,是由前→左→后→右→前。分解动作则是:①骨盆重心前移到左胯(偏前),臀向左突;②臀部向后划半圈而至右胯,臀向右突,骨盆重心也随之转移到右胯;③骨盆重心移至右胯(偏前),小腹向右拱;④小腹部从右胯开始向前划半圈而至左胯,骨盆重心也随之移动。做尾闾骨前后动作时,要借臀部与会阴部肌肉收缩、放松完成。这属于第一步要求,至于第二步以后则要求尾闾骨借助丹田内气来运动。此式是十式中最难操作的动作,然而它是气功、武术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功,所以要下苦功锻炼。

功用:

练此式可收到松腰、垂尾闾、运动尾闾、封闭会阴的作用。这一方面为开拓丹田开创了条件,从而把真气引归、贮存于丹田;另一方面,转动尾闾可启动阳气,使之沿督脉上升,这也是炼精化气的辅助手段。于临床可用于下焦疾患的治疗。

提问答疑

问题:练习“转腰涮胯气归田”时如何体会百会和会阴穴在一条直线?

江苏靖江形神庄培训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zl/24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