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人群的用药宜忌

1.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浆白蛋白随年龄而日益降低,肾功能也随年龄而日益减退,以致采用同量抗菌药物后血药浓度较青壮年为高,药物半衰期也见延长。故老年人应用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时,用量宜偏小,并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给予调整,如能定期监测血药峰、谷浓度则更为妥当。

2.妊娠期 孕妇的抗菌药物用量需略高于一般常用量。妊娠期由于肝负荷的增加而易遭受药物的损伤,故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物等抗菌药物。四环素每日静滴2克以上易导致严重肝脂肪变,且本类药物尚可使胎儿的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应用红霉素酯化物3周以上时,血清转氨酶升高者可达10%。妊娠全过程除四环素和红霉素酯化物外,尚应避免应用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等。在妊娠全过程可予应用者为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除酯化物外的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磷霉素等。

3.抗生素在肝功能减退时的应用

(1)青霉素G、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在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

(2)主要经肝代谢或清除,肝病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红霉素酯化物、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药、酮康唑等,应避免使用。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肾功能均减退时血药浓度将明显升高,故肝病患者需减量应用。属此类者有脲基青霉素中的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等以及氟喹诺酮中的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4)药物主要经肝清除,肝病时虽清除减少,但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故酌减剂量后仍可应用。属此类者有大环内酯类(酯化物除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4.抗生素在肾功能减退时的应用

(1)维持原剂量者,这包括主要由肝代谢及肝胆系统排泄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多西环素、克林霉素等。

(2)在肾功能轻度减退时维持原剂量,但在中、重度减退时需减量使用,这包括经肝肾两途径排泄或在体内代谢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中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可给原用量的2/3。

(3)剂量需适当调整者,这包括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减退时药物虽对肾脏无明显毒性或仅呈轻度毒性,但可在体内积聚,而造成对某些系统(中枢神经系)的损害如青霉素脑病和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属于此类药物有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唑肟、氧氟沙星等。

(4)剂量必须严格减少者,系指主要经肾排泄同时具明显肾毒性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现已少用)等。宜严格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而调整用药,有条件可多次监测血药峰浓度。

2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出现耐药情况 对当前临床上面临严峻的细菌耐药性及其发展,耐药性从革兰阴性杆菌发展到革兰阳性球菌,由院内感染发展到院外感染。对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尚无可靠的药物,对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尤为重要,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健康。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对策主要有:①加强对已出现的耐药菌进行动态耐药性监测,争取及早作出病原学诊断,有针对性选择抗生素;②加强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③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原则;④对产酶菌开发新型抗生素。

2.毒副作用 过敏体质者如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患者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发生最多的是过敏性休克,尤以青霉素最常见,约占过敏性休克的90%,其次为迟发型反应皮炎、药疹。

3.菌群失调及继发感染 抗生素作用于机体后可使细菌平衡失常从而刺激某些细菌的生长,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后,继发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增多趋势。

3摸索个体化用药方案

1.老年患者 除上述病原菌外,还有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咳嗽反受到抑制,支气管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退,吸气时口咽部细菌如卡他莫拉菌、革兰阴性杆菌移植定位肺部,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建议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可抑制所有流感嗜血杆菌和90%的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或联合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2.感染重者 推荐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若怀疑有吸入因素参与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宜穿透和破坏生物被膜,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可提高疗效。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by/157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