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http://m.39.net/pf/a_4782744.html

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气道疾病,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就在于慢阻肺早期的发现、诊断和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明显暴露的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早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GOLD1-2级,FEV1≥50%预计值)主要表现慢性咳嗽、咳痰等,还会出现气短、喘息、胸闷等情况,若不进行早期干预,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症状会随时间进行性加重,体力愈渐变差,以致于后期即使是在爬楼梯、静坐休息等日常活动中时都会感到气短,十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若慢阻肺患者在早期没有主动接受治疗,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肺功能其实已经下降至50%甚至更多,这会严重影响患者肺部通气,从而导致各器官缺氧,严重时更会引发合并心力衰竭、肺癌等,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基于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

因此,医患双方都应当重视早期慢阻肺的预防和治疗,及时进行处理,以免耽误病情。

12月3日,德国内科医学协会(DGIM)、GOLD科学委员会主席——ClausVogelmeier教授来到上海,与众多中国呼吸科医生分享有关慢阻肺早期治疗的国际前沿观点以及GOLD慢阻肺指南的更新亮点。

GOLD主席强调:慢阻肺早期诊断很重要!慢阻肺早期患者往往症状轻微,甚至不会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这类患者无急性加重史,急性加重风险也低,所以绝大部分人并没有主动接受治疗。然而患者早期的不重视,往往就导致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Vogelmeier教授强调道:“很多处于疾病进展期的患者,其肺组织的大部分已经受损,很难再恢复或者痊愈。因此,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然而筛查并不是解决办法,多项研究证明:在没有症状的人群中做肺功能测试效果不佳。”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慢阻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Vogelmeier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表示:“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抽烟,是否有劳力性气促,是否咳嗽咳痰,诸如此类。如果患者回答有抽烟以及劳力性气促,下一步就是做肺功能测定,进而识别出早期慢阻肺患者。”初始治疗推荐LAMA,EOS为评估使用ICS治疗的重要因素针对早期慢阻肺患者,目前临床上有两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简称“支扩剂”)——长效抗胆碱能药(LAMA)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Vogelmeier教授更倾向于将LAMA用于慢阻肺患者的初始治疗,他认为:“结合我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比较推荐使用LAMA。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相比LABA,它能够更好地预防病情加重。所以针对慢阻肺早期患者,我通常从使用LAMA开始,然后观察其疗效。”LAMA(如噻托溴铵)能够持久结合M3毒蕈碱样受体,快速与M2毒蕈碱样受体分离,从而延长了支气管扩张作用。LAMA单药治疗作为起始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POET研究、INVIGORATE研究等一系列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的Tie-COPD研究也针对噻托溴铵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对于轻度/中度慢阻肺患者,噻托溴铵较安慰剂延缓肺功能年下降速率、改善FEV1%预计值,并显著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和住院率。而噻托溴铵在中国的应用也极为普遍,其长期的用药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带来的临床益处。这一药物久经考验,早期应用确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此外,Vogelmeier教授还建议视患者病情,在支扩剂的基础上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那么应该如何评估患者的病情呢?GOLD在GOLD的基础上又添新证,推荐以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评估ICS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EOS在预测ICS疗效中的地位。Vogelmeier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尽管临床中能通过症状和病史对患者的病程进行判断,但这两者都无法量化。若使用EOS,则能够做到精确的测量,细化使用ICS治疗的限定条件,即:当EOS>个/μL时,临床上才支持使用ICS治疗,当EOS<个/μL时,则不需要。GOLD延续了往期指南中的:对于急性加重低风险患者,LAMA或LABA等支扩剂是这部分患者用药首选。而对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LAMA等支扩剂是首选,ICS的使用应结合既往急性加重史或血EOS水平。“现在我们更需要防止医生对患者过度使用ICS。而EOS是第一个能在血液中测量的标记物,可以以此判定是否给患者使用ICS。我们应该意识到,ICS的使用必须限定给那些既有慢阻肺急性加重,又具有高EOS水平的患者。”Vogelmeier教授如此说道。重视药物选择,更要重视给药方式对于慢阻肺这一气道性疾病,除了药物的选择,还需要重视给药方式。而吸入药物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通过沉积在气道和肺泡发挥作用,不仅能避免口服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还可增加用药依从性。但由于人体肺内药物沉积有限,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才能有效吸入药物,因此,患者使用的吸入装置在操作上应做到简单易用,并能提供准确一致的剂量。对此,Vogelmeier教授表示:“慢阻肺患者使用的是吸入剂,因此吸入剂的装置非常重要,临床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装置。有些患者适应定量气雾剂,有些患者则适应干粉吸入器,还有第三种,即新一代软雾吸入装置。这意味着,当患者坐在你面前,你就要为他做出选择。”他本人表示比较推荐软雾吸入装置,认为这种装置“使用方便,相比其他装置也不容易给药失败”,并细数了软雾吸入装置两大优势:一是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吸入药物,不用匆忙地适应和配合使用;二是现有证据表明,软雾吸入装置能使药物到达小气道,这是慢阻肺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软雾吸入装置能倍乐正是符合以上要求的新一代吸入装置,能够主动喷雾,易于患者吸入,确保高效肺部沉积,受到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的广泛接受,依从性大有提升。不再提哮喘-慢阻肺重叠(ACO),而是强调哮喘和慢阻肺是不同的疾病此次指南不仅进一步确定了EOS作为评估ICS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并且明确地指出应该使用非药物治疗的患者群体,还新增了慢阻肺急性加重(AE慢阻肺)的鉴别诊断,以及不再提哮喘-慢阻肺重叠(ACO),而是强调哮喘和慢阻肺是不同的疾病。关于哮喘和慢阻肺的区分,Vogelmeier教授说道:“哮喘患者通常是年轻人群,有过敏,会出现典型哮喘症状;而慢阻肺患者则通常年纪较大,没有过敏症状,且有抽烟、劳力性气促。我们应明确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模式。”然而面对更为明确的疾病定义与诊断,支扩剂仍然是慢阻肺全程治疗的基石,LAMA亦仍然是初始治疗的单药优选,ICS则作为频繁慢阻肺急性加重且高EOS水平患者的添加选择。针对更为细致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吸入装置的选择和使用也应引起重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无合适的吸入装置,再优质的药物也无法发挥其最佳作用。因此,临床人员应为患者选择使用方便、有助于药物吸入的给药装置,并同时提供详细且规范的操作指导。

专家简介

ClausVogelmeier教授

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和吉森大学医学教授。马尔堡大学医学中心,呼吸科,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曾在美国贝塞斯达国立卫生研究所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担任两年博士后研究员。获得内科,呼吸科,心脏病学和变态反应学的学会认证。美国胸腔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在内的多个呼吸学会的成员。

年-年,担任德国呼吸学会主席。年,成为德国哮喘和慢阻肺联盟主席。年担任GOLD科学委员会成员和编委会成员,自年以来,担任GOLD科学委员会主席。年,获得“欧洲呼吸学会会员”荣誉称号。近日,加入《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年,获得“美国胸腔学会会员”荣誉称号。从年到年,担任德国内科医学协会(DGIM)主席。

长期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领域的科学临床研究,涉及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已发表多篇科研论文,综述和书籍文章,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并在众多国内外科学会议和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

喜欢,就给我一个“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by/24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