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vista >> vista市场 >> 凌晨三点的网抑云,有多少人哭着笑着在
现在的热点更新速度太快了,比如最近“网抑云”这个梗火了,相关话题浏览量更是达到11亿。
什么是“网抑云”?
它是指某音乐平台的歌曲评论下有太多或真实或虚假的小作文,这些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略矫情。
有人调侃说这里人均抑郁、人均失恋、人均爱而不得、人均生活不顺遂......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新鲜话题了,不过最近,因为各种平台的二次演绎,让“网抑云”变成创作素材而成为了群嘲对象,特别是那句极具辨识度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成为了大家改编和吐槽的重灾区。
打着“网抑云”标签的作品,播放量也很可观
“网抑云”一场真假抑郁的争论
曾经,网易云的评论区,因为各种故事和相互鼓励的话,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也成为很多人的情感寄托地。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种伤感歌曲中发表各种奇奇怪怪的“丧文字”,还有很多复制粘贴来的“非主流”评论,而这些突如其来的灵感,一般都发生在夜里,俗称“夜来非”(一到半夜就变得非主流)。
于是就衍生出了“到点了”文化,在B站的某个视频里,一个本来很正常的男孩,一到24:00,就突然就变成了自带黑白效果的“忧郁boy”。
不过随着吐槽越来越多,很多人也表示,现在都不敢随便发表负面情绪的评论了,也有人说,这样的玩梗,是对来这里释放情绪的真抑郁症患者的不尊重。
之后,在B站最火的那条视频的UP主也在评论区道歉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过了那段因为一点小事就备受打击的年纪,换个角度想,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因为考砸一次考试而掉眼泪,因为暗恋隔壁班同学而寝食难安呢。
所以当评论里一个15岁的年轻人说因为近视度而感到天都塌了时,真的没必要以轻蔑的语气去嘲笑他。
就像《Vista看天下》一篇文章中所写的:
毕竟谁还没看过几本轰轰烈烈的爱情小说,和平均每页都要流泪3次的青春疼痛文学。总不能因为自己长大了,就不允许后面的年轻人幼稚一下了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网抑云”背后,这么多充满了负能量评论,还有所谓的“到点文化”,都体现了现代人无处安放的焦虑,而音乐评论区就像是一个树洞,在这里,抛去那些复制粘贴来的矫揉做作的文字,还存在着许多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感动。
而这样的网络空间,也让我们无处安放的情绪,找到了出口和慰藉。
焦虑、倦怠、无力、迷茫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情绪问题?
最近完结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剧中的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完美女性”,就像网友总结的一样:
仅凭一个橘子,就能认出老公身边的女员工是“绿茶”,霸气手撕;
儿子被富太太欺负关密室,上去就是1v2,一顿散打;
为了儿子上幼儿园,也可以弯下腰给太太提鞋。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呢?顾佳的无所不能,隐隐透露出一股不真实感。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别说顾佳这种level了,可能连钟晓芹那样的大城市土著户口都没有,蜗居在城市里打拼,还不如那么上进自律。
于是被社会毒打后,很多人开始自我怀疑和否定:是我做的不够好吗?我真的能行吗?
我们活在这世上,也总是希望能在各个环境下被人接受和认可,一旦我们无法融入当下的环境,就会引起焦虑、孤独和自我怀疑,更会让你感觉没有目标或者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诸如“网抑云”充斥的各种负面情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在他主编的正念读物《呼吸: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这本书中提到,自我价值感,就是你能否感知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感知,是因为价值并没有一套公认的评判标准,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内在体验。一个人感知到的价值,是他自己的人生信念,只对他本人有意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可能在别人眼中是‘无价值’的,但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我价值感。
呼吸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英国Breathe编辑部著中信出版社图书预售8月中旬发货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38.3购买自我价值感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来源中获得,比如家庭教育、友谊、人际关系和社区。它本质上是一种信念,即这样的你已经足够好了,你能意识到并接受自己的内在经验、思想和情感。
但话说回来,价值是很少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守才能获得回报。
李松蔚分享了一个关于自己教学的故事,他说有时给学生辛辛苦苦讲了几个钟头的课,学生可能说:“听完跟没听一样。”
但过了一段时间再见到他们,他们的反馈是:“并没有什么长进”,这时候说内心不沮丧是骗人的,李松蔚只能和他们一起承受这些挫败感。
然后再从“没有长进”的常态中发现一点点不同,终于有一天,听到学生说:“老师好像我明白了,谢谢你!”
从感受微小价值开始,不停的累积就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就像学习一门语言一样,刚开始学习会说得磕磕巴巴,语言天赋不高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都不见得有长进,可如果每天不求回报的坚持练习,也许是1年,也许2—3年,一定会比现在走得更远,能力更强。
找回自我价值,从学会“呼吸”开始
怎么感受自己的存在价值呢?
我们可能会去一个像音乐评论区那样的地方,去倾述,去获得陌生人的“抱抱”。
但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从现实层面改变这种状态呢?
在《呼吸: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这本书中从幸福、生活、正念、创造力和逃离这五大部分,帮助我们找寻从日常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方法,让我们一起“maketimeforyourself”(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感到压力大、心情沮丧的时候怎么办?
列出事情的优先级别,对没那么重要的人和事情说“不”吧,少刷会手机,其实越刷手机越会令人焦虑,多抽出时间好好休息才是王道。
好好拥抱时刻吧。
有时候,对自己感觉不自信时,不妨试试拿起笔填空下面这两句“带有魔法”话:
“我很重要,因为……”
“照顾好自己很重要,因为……”
你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些微时刻,帮自己重新激活健康和幸福。
书里还提了一点阿信觉得还挺反常识的,说要“减少对外部肯定的依赖”。
我们大多数人在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时,都想去别人那里“求表扬”,认为这可以让人信心倍增。然而,依赖这种肯定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助长焦虑。
为什么?因为这表明你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
怎么提高对自我的判断和肯定呢?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审视与自己的关系。
可以先问问自己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如果不清楚,就问问自己什么会让你开心。
可以回想一下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找出让那些时刻与众不同的原因,在答案中慢慢梳理出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是学会在自己身上花时间,增强自尊。书里有个建议还挺有意思的——自己下厨。
自己动手下厨是让人获得内心宁静的好方法,当你认真地清洗、处理食材,搭配调料,一切生活中的烦杂都暂时远去,全心沉浸在烹饪之中时,时间嗖嗖的过得飞快。并且,一个人或者让别人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食物时,幸福感真的会爆棚。
也许焦虑和无力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网抑云”才会成为万千网友的心灵树洞,但就像李松蔚老师说的那样:
无常是生活的真相,无可逃避,疑虑丛生。但是疑虑再大、再重,也大不过你此时此地的一次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