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个小时堵成狗的晚高峰后,紧绷的神经终于能松弛一下,不着急下车回家,听着二手玫瑰或者郭德纲,慢条斯理地点根儿烟,然后……开始发呆。这是很多中年人一天下来最舒服的20分钟,我们称之为“停车场时刻”。因为停车场连着的,一头是绩效考核,一头是柴米油盐,偶尔在中间躲一躲,可以为他们争取一次喘息的机会,让被挤压到无处安放的自我还不至于意识模糊,还能继续鼓起勇气,坚持到下一次喘息。关于“中年危机”这个热词,张爱玲在60多年前的《半生缘》里就用近乎同情的语气解释过,“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实际上,中年危机袭击的对象不分性别,车里独处不想回家的时光,也并非中年男人独有。但凡在工作生活中拼搏厮杀过,就一定会有这个需求。如果习惯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小区的楼道里,全是进门前被踩灭的烟头;离小区越近的便利店,日剧里某款解压生啤会越快卖光。别说成年人生活不易了,现在的中学生都有数不尽的烦恼和忧愁。我们年轻人这心情值啊,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可能上一秒还在嘲笑别人脱发油腻,下一秒就轮到自己为未来发愁,被各方的焦虑压得透不过气。还是那句话,但凡要拼搏厮杀的人,日常生活中就一定需要一个“停车场时刻”。尽管大多数年轻人还没买上车,甚至没考过驾照,却已经熟练掌握了种“平价代替法”,让自己在无法fu吸的现实中觅得片刻宁静,做个心灵上的缓冲SPA。刚过本命年的Vista新垣结衣天天都想静一静有的人是在下班路上听音乐,偶尔没带耳机就跟没带手机似的,在嘈杂的现实世界里坐立不安,就算不听歌,也要用耳机与世隔绝,为的只是放空自己。有的人是宁愿在健身房汗如雨下,也不想回家面对家务琐事,感觉只有在跑步机上大脑空白、不需要跟别人尬聊的时间才是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还有的人是一回家就瘫坐在沙发上,或是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或是打几局游戏,输赢无所谓,就是想要一个脱离现实的沉浸,其他的,统统明天再说。说起来,从法制节目主持人转型为芳心纵火犯的撒贝宁也这样。他曾跟记者透露,自己回家后基本不会说话,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让他非常疲惫:“太累了!脑子经常处于缺氧状态,回家就瘫在沙发上吸氧。”已经42岁的撒贝宁跟20岁出头的年轻人都选择在沙发上喘息回血,可他们面临的肯定不是同样的生活与烦恼。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年轻人到底都在焦虑些什么呢?或许,咱们可以从工作、生活、婚恋三个方面聊聊,也可以理解为这三个方面都在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制造麻烦、带来焦虑。首先是工作。据某校招平台统计,从去年秋招到今年6月,23.74%的毕业生在1个月内找到了工作,9.98%的受访学生至今仍未找到工作。这是一年比一年厉害的就业难。为了顺利渡劫,同学们也算是各显神通。有新闻称,届毕业生中,近6成同学的求职花费在元以上,其中有5.62%的同学还没领到第一份工资就花了+元。费用主要用于制作简历、置装化妆、交通住宿、试前指导等,更有甚者,为了面试不惜赴海外整容。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钱解决所有事情。年初,某招聘网站发布了去年的白领满意度指数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白领的职位晋升满意度指数仅为2.17(满分为5),在工作满意度的五大方面中又一年垫底。这是从未降低过门槛的晋升难。除此之外,对于社恐患者、情商不高者而言,同事相处难也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一个“什么时候开空调、开多少度”的争执,都可以搅动整个办公室的风云。其次是生活。年轻人在工作之外几乎很少有自己的个人时间,下班只是换个地方继续上班,深夜也必须秒回工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odm.com//mjccwh/2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