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气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支气管扩张危害 >> 胸外科西医护理常规3
目录
1、脓胸患者的护理
2、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
3、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4、患者自控镇痛护理常规
脓胸患者的护理
脓胸为胸膜腔脓液聚集,当细菌进入胸膜腔的数量多,毒力强,宿主的免疫力下降,则可发展为脓胸。胸膜腔积液或积血时,极易形成脓胸。
1、患者的健康史,疾病史,有无发热、胸痛、气促;有无咳嗽、咳痰,痰量、颜色及性状;有无肺炎久治不愈或其他反复发作的感染性疾病史等
2、患者的身体状况:全身有无发绀、面色苍白、贫血貌或潮红;是够明显消瘦;有无水电解质失衡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和家属对本疾病的认知、心理承受程度、有无异常情绪和心理反应。
4、辅助检查:血常规是否示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有无低蛋白血症;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发现。
5、术后有无出血、脓液引流情况
1、改善呼吸功能
1)体位:去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去患侧卧位,以免脓液流向健侧或发生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痰液较多者排痰或体位引流,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3)酌情给氧。
4)协助医师进行治疗:
A、急性脓胸,为控制感染及改善呼吸,应尽早行胸腔穿刺抽脓。可每日或隔日一次。抽脓后,胸腔内注射抗生素。脓液多时,应分次抽吸,每次抽脓量不超过ml,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脓液黏稠、抽吸困难或伴有支气管脓胸瘘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B、慢性脓胸,若病人行胸部成形术后,应让病人采取术侧向下卧位,用厚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并根据肋骨切除范围,在胸廓下垫一硬枕或沙袋1~3kg压迫,以控制反常呼吸。包扎应松紧适宜,经常检查,随时调整。若病人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后易发生大量渗血,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性状和量。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烦躁不安且呈贫血貌,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3~5小时内每小时引流量大于~ml且呈鲜红色,应立即快速输血,酌情给予止血药,必要时准备再次开胸止血。
5)呼吸功能训练: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吹气球、深呼吸功能训练,促使肺充分膨胀,增加通气容量。
6)保证胸腔引流管通畅,保持有效引流;急性脓胸病人如能及时彻底排除脓液,使肺逐渐膨胀,脓腔闭合,一般可治愈。对慢性脓胸病人应注意引流管不能过细。引流位置适当,勿插入太深,以免影响脓液排出。若脓腔明显缩小,脓液不多,纵膈已固定,可将闭式引流改为开放引流。开放式引流应保持局部清洁,按时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引流口皮肤涂氧化锌软膏,防止发生皮炎。
2、减轻疼痛
指导病人做腹式深呼吸,减少胸廓运动,减轻疼痛,必要时行镇静、镇痛处理。
3、降温
高热者给予冰敷、醇浴等物理降温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4、加强营养
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口味与需要制定食谱,合理调配饮食,保证营养素的供给。必要时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或肠内、外营养支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
5、保持皮肤清洁
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和肢体活动,给病人擦洗身体,按摩背部及骶尾部皮肤,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位平整干净,减少摩擦,避免汗液、尿液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预防压疮的发生。
6、心理护理
护士经常与病人交谈,热忱关心体贴病人,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坦诚回答病人有关疼痛、不适及治疗方面的问题,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肺部感染:密切观察体温,若超过38.5℃,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鼓励并协助病人有效咳痰;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
2、呼吸衰竭: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浓度氧气的吸入,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
3、心律失常: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补液滴速,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1、安定病人情绪,鼓励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让病人理解,及时有效地治疗急性脓胸是预防慢性脓胸的根本。2、说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以增进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3、根据体力,适当活动。
4、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查。
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
1、详细询问损伤病史,在询问病情的同时,还应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2、病人有无出现Beck三征:静脉压升高、动脉压下降、心搏微弱。
3、病人各项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
1、积极做好紧急开胸手术的一切准备,必要时准备好床旁手术的物品。
2、迅速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抗休克及抢救药物的应用。
3、准备好心电除颤器,用于病人发生心跳骤停时电击复律。推抢救车至病人床旁,抽好强心药物备用。
1、局部感染:密切观察体温,若超过38.5℃,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对开放性损伤患者及时交换创面辅料,保持敷料洁净干燥和引流管通常;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
2、血气胸: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氧饱和度,给予吸氧的吸入;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差,以判断受伤器官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予止血药的使用,必要时给予胸腔闭式引流。
3、急性循环衰竭:遵医嘱即刻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1、休息与卧位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认真做好护理。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保持大便通畅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加强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5、遵医嘱及时、准确地使用药物并定时随访。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囊腔(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持久性膨胀、扩大,伴气腔壁结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一种疾病。多由长期吸烟、大气污染、吸入有害化学物质和粉尘以及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为本病。
1.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2.阻塞性肺气肿当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在原有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本病起病隐匿,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有多年的咳嗽咳痰史。肺气肿患者常有气急症状,早期多在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亦感气急。若在说话、穿衣、洗脸乃至静息时有气急,提示肺气肿相当严重。
1.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等。
2.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的改变,发绀情况。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的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4.监测动脉血气变化,评定氧疗效果。
1.维持呼吸道通畅:评估病人的呼吸状态:每1~2h,包括呼吸速率、咳嗽情况、咳痰的颜色、量、气味及呼吸音;体位:采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利于肺的扩张;教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体位引流:每天引流2~3次,总治疗时间30~45min,每种体位维持5~10min;胸部叩拍;气道湿化。
2.药物疗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及抗感染药的应用。
3.氧疗:每天吸氧至少15h,伴低氧血症的病人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4.进行控制性呼吸技术训练:缩唇呼吸;头低位和前倾位:控制性腹式呼吸
5.促进病人活动耐力:合理安排每日活动时间,活动时使用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保证氧气供给,活动后充分休息。
6.心理疏导:提供安静环境,利于病人情绪稳定。
1.营养支持:鼓励病人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食用引起肠胀气的食物如干豆、生萝卜等。
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场所。
3.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及温度适宜。
1.继续进行呼吸训练,合理使用氧气。
2.合理饮食,保证能量摄入。
3.教育病人及家属服药的种类、剂量、方法、有关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4.预防发生:(1)避免暴露在呼吸道刺激物的环境中,如烟雾、干冷空气、尘埃、空气污染等(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勿进出有感染源的公共场所及接触有感染源的病人(3)
增加抵抗力,适当休息,足够营养,保持口腔清洁。
5.鼓励病人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6.识别感染或病情加重的早期症状,尽早就医。
1.右心衰竭
2.呼吸衰竭
3.自发性气胸
4.睡眠呼吸障碍
5.肺性脑病
患者自控镇痛护理常规
患者自控镇痛术(patient-controlanalgesic,PCA)是指患者在感觉疼痛时自己将镇痛泵内设定的小剂量镇痛药物注入体内达到镇痛目的方法。根据其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PCEA)和皮下PCA(PCSA)等。
1、临床应用范围:
(1)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2)肿瘤疼痛患者的治疗
(3)内科疼痛患者如心绞痛等治疗
(4)分娩期间、分娩以后以及剖腹产后的镇痛治疗
(5)将PCA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或工具,评价用药方案是否合理。
2、护理
(1)掌握PCA泵的使用、参数设定(负荷量、背景剂量、锁定时间、限制剂量)和镇痛药特性。
(2)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仪,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便及时报告。
(3)患者手术后,病房护士应与麻醉医生认真交接班,确保PCA给药装置正常运行。
(4)使用PCA时应保持导管通畅,防止打折、扭曲、牵拉或脱出,给伤病员翻身时托住置管。
(5)用PCIA者尽可能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如果连接三通接头,必须将PCIA接在延长管近端,严禁将PCIA接在延长管远端。
(6)PCA泵应低于患者心脏水平放置,电子PCA泵勿接近磁共振仪,不可在高压氧舱内使用。
(7)自控健应由患者自己选定何时按压,他人不可随意按压,除非伤病员要求帮助。
(8)PCA使用期间酌情给予患者一级护理,密切观察用药量、速度、浓度、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9)老年使用PCA的患者,因老年人生理储备功能降低和对镇痛药敏感性增加,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止痛治疗方案、用药剂量及效果,如镇痛效果不佳,应自己查找原因,如遇疑难问题可随时与麻醉科联系。
(10)使用PCA患者的监测内容见表1。
表1使用PCA患者的监测项目及处理
监测项目
异常问题
处理方法
呼吸
1、呼吸频率<10次/分
2、SpO2<90%持续1分钟
3、PaCO2>7kpa
1、给予吸氧,嘱其深呼吸,必要时辅助呼吸
2、遵医嘱使用纳洛酮0.2-0.4mg静推
3、严密观察血压
4、出现血压下降,应加快输液速度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5、必要时停用PCA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
1、报告医师使用胃复安、枢复宁等药物
2、必要时暂停用PCA
排尿情况
尿潴留
1、留置尿管期间延长留置时间
2、采用诱导排尿法
3、必要时暂停用PCA,尤其是PCEA
下肢感觉(PCEA者)
麻木
1、报告医师,减少用量
2、保护患肢,避免烫伤
3、适当抬高、活动下肢,必要时暂停使用PCEA
皮肤情况(PCEA者)
置管处及尾骶部皮肤受损
1、评估易发人群与部位
2、术后2h内落实压疮预防措施
3、避免使用过敏贴膜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