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由山鹰勇涌播讲

早期CT征象分析

[病例7-病例30,本期介绍病例7-病例9]

肺0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发热、咳嗽、咳痰1天,最高体温37.5℃。有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34×10^9/L,淋巴细胞计数1.25×10^9/L,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02

影像资料

03

影像所见

在双肺皮质区为主,见多发小片状磨玻璃影,呈小叶核心区域分布、胸膜下分布,边界清楚,可见细网格征,部分病灶内见增粗血管影。

04

病例分析

分布:小叶核心区域、胸膜下分布。

密度:磨玻璃影。

数目及形状:多发,小片状、斑片状。

支气管及血管: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及堵塞,病灶内见增粗血管影。

阴性征象:未见树芽征、胸腔积液、空洞征。

综合分析: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分布多发磨玻璃影,伴随细网格征,非叶段性分布,符合间质性分布为主,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史支持新冠肺炎。磨玻璃病灶范围局限,内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实变影及纤维条影,符合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学表现。

江西医院影像中心於雄提供

0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发热、乏力1天。自疫区返回到深圳4天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1×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1.6%,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02

影像资料

03

影像所见

双肺下叶外带见沿小叶核心分布及胸膜下分布斑片状磨玻璃影,内有细网格征、增粗血管影。病灶三维重建显示双肺下叶背段磨玻璃影边界模糊。

04

病例分析

分布:胸膜下、小叶核心区域分布。

密度:磨玻璃影。

数目及形状:多发,结节状及斑片状。

支气管及血管:与支气管分布无关,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及堵塞,见增粗血管影。

阴性征象:未见树芽征、胸腔积液、反晕征。

综合分析:病变沿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分布,多发病灶及磨玻璃影内有细网格征均符合病毒性肺炎。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史,符合新冠肺炎典型表现。病变未见次级肺小叶的融合成片及实变影,未见支气管扩张或纤维条索影,分布为胸膜下分布,符合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学表现,不符合修复期及重症表现。

医院影像科周洁、蔡汉寿提供

0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间断发热5天”入院。有疫区居住史。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0%,淋巴细胞百分比20.5%;C反应蛋白9.67mg/L。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02

影像资料

03

影像所见

图A:右肺上叶后段和左肺下叶背段胸膜下小叶核心分布结节状磨玻璃影,密度较淡,边界不清。

图B:左肺下叶背段胸膜下多发小片状磨玻璃影融合,长轴与胸膜平行。

图C:右肺下叶小叶核心区域分布类圆形磨玻璃影,边界模糊,见晕征,内部有血管进入。

图D: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小圆形磨玻璃影,符合小叶核心区域分布。

04

病例分析

分布:胸膜下、小叶核心区域分布。

密度:磨玻璃影,部分边界不清,部分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内可见细网格征。

数目及形状:多发,类圆形及小斑片状,部分有融合趋势或已融合。

支气管及血管:与支气管分布无关,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及堵塞,见增粗血管影。

阴性征象:未见树芽征、空洞征、反晕征及胸腔积液等

综合分析:多发磨玻璃影,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分布,部分病灶长轴与胸膜平行,伴随细网格征,符合病毒性肺炎。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史,符合新冠肺炎典型表现。影像可见小叶核心区域分布,部分病灶融合,部分见细网格征及胸膜平行征,未见中央间质分布,未见支气管扩张及纤维条索影,不符合修复期及重症表现,符合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学表现。

医院黄晓露提供

参考文献:《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山鹰勇涌

审核:杨梅

肺部影像联盟

肺部影像联盟感谢您一直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yy/253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