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成功,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经验和耐心,我们对生命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文:张雨雨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Part1:有种肿瘤叫万万没想到

身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病例。

这不,一名孙姓女患者拿着一张住院卡找到我,她神情沮丧,没说两句总是很紧张地问我,医生,你实话告诉我,我究竟还能活多久?

这话问的……原来孙姓患者之前因为咳嗽、咳痰伴畏医院查了胸片,考虑左上肺占位性病变,接着又查了CT,还是考虑左上肺恶性肿瘤可能,当时医生看了片之后说的很直接,应该是肺癌,八九不离十。

试问,谁听到这样近乎肯定的回答,不被吓得心惊肉跳。

医生建议完善肺部肿块穿刺活检,但患者医院看看,这不,医院,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反复阅片,我微微皱起眉头。

身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三种诊断顿时浮现在脑海之中: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

究竟是哪一种,没有病理学诊断,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想。

但是现在,孙姓病人被吓的不清,首先要做好她的心理安抚工作,接着是科主任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讨论很快分为两派,一派觉得就是肺癌,通过阅片,肿块有鸡蛋大小,边缘不整齐,甚至有非常明显的毛刺,肿瘤质地不匀,这些无疑都是肺癌的表现。

还有一派,虽然不反对是肺癌,但也有点质疑。

CT片上这一团东西,就算有明显的毛刺,但是大家看多了肺癌病人的CT片,总觉得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像,但到底哪里不像,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最后是科主任拍板,万事皆有可能,从CT片上来看,患者可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一则可以了解气管支气管粘膜的形态,二来,如果真发现了肿块,可以活检明确。

三天后,患者在内镜中心完善了支气管纤维镜,在左上肺叶支气管,发现了大量脓性分泌物,清楚分泌物后发现了肿瘤,只是当夹住活检的时候,突然一大块组织跟着出来了。

这是什么东西?

表面上覆盖满脓苔,盐水冲洗后,这才发现是块辣椒!

事后追问孙姓病人,平时喜欢吃辣椒,而且性格急躁,连吃饭也是狼吞虎咽,时常发生呛咳,因此推断,辣椒应该是呛咳时,误吸进气管的。

而CT片上的恶性肿瘤,不过是一块辣椒作怪,抗炎两周后,患者肺部病灶完全吸收。

有种肿瘤,还真的叫万万没想到。

Part2:每一种疾病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王老是一名男性患者,一年前,他因为咳嗽咳痰咯血在肿瘤科住院,入院后完善胸片、肺部CT,均考虑右上肺结核,于是完善PPD强阳性,血沉明显升高,结核抗体阳性,痰涂片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诊断肺结核,完全没有问题,患者确诊后即转入感染内科进一步治疗。

在感染内科,患者口服药物抗结核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出院后患者并没有定期复诊,期间我也打过几次随访电话,患者一直说,好多了。

但是一年后,王老又住院了。

原来这一个月,他咳嗽咳痰咯血的症状再次加重。

几个月前,王老私自停用抗结核药物,用他的话说,感觉药的副作用太大,身体受不了。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八成是结核没控制好。

这种情况本来皮球应该踢到感染内科去,但身为医生,一直牢记着老主任说的一句话,小雨,每一种疾病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是这种疾病,最终才发现错的一塌糊涂。

既然王老主动找到我,对我还是信任的,不管怎样,开个胸片先看看肺部情况总可以吧。

结果胸片的情况显得有点糟糕,病灶扩大了不说,还有了空洞,但考虑还是结核空洞,但不能排除其他,这个其他让我顿时警惕起来。

我再次将王老收住院,反复多次痰涂片,并没有找到结核杆菌,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血沉正常了,王老的盗汗和发热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但体重却一直下降。

看来,需要完善支气管镜,观察下病灶。

通过支气管镜,发现了病灶,在病灶不同的地方各取活检一块,一共是五块。

病检出来后,三块考虑干酪样坏死,两块考虑鳞癌。

不曾想到,居然是肺结核合并肺癌,在临床上,肺结核和肺癌一直难以鉴别,无论是X线,CT,还是临床表现,都很有可能混淆。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虽然并不常见,但是有可能存在的:一是结核性瘢痕组织阻碍淋巴回流,很可能引起致癌物的积聚,诱发癌症;二是结核病灶的慢性刺激促使病灶与邻近组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三是结核病灶周围支气管扩张,引流不畅,有利于致癌物在呼吸道潴留;四是癌肿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增加了结核病与肺癌同时发生的机会。

Part3:真真假假,迷雾重重

李姓女患者因为咳嗽伴发热被收住肿瘤科,患者在门诊完善胸部CT发现双肺结节性病灶。

说到肺部结节,在肿瘤科遇到的不少,其中一部分是良性的,动态观察,病灶也没有持续增大,但一部分却是恶性的,有的穿刺活检,有的是胸腔镜直接切除,术后送检考虑肺癌。

但有些肺部结节,真真假假,迷雾重重。

做医生久了,常常是畏首畏尾,每一句话,每一个诊断都要仔细斟酌,毕竟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旦出错,后果往往难以预料。

老主任说,几十年之前,碰到这些病灶,往往束手无策,检查治疗手段有限。

现在高分辨CT,支气管镜,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都极为便捷。

但即便这样,有些诊断,还是云里雾里。

就像这名李姓患者,我们首先还是考虑炎症病变,收住院后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但患者症状并无缓解,碰到这种病人,家属着急,每天追着问,我们也着急。

每天的查房极为重要,体格检查,反复询问病情,细节决定成败。

在体格检查的时候,一动患者的手,患者突然喊痛,顿时引起重视,患者说也不知道怎么了,这两天手指开始莫名胀痛,甚至出现了晨僵的情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吗?但患者立刻否认,并无家族史,之前也从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患者手指和皮肤并无特征性改变,可还是不放心,于是完善类风湿方面的相关检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结果显示,患者类风湿目前处于活动期。

立刻请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肺部病变,考虑为RA累及肺部。

转科后,通过口服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半年后复查肺部病灶,明显缩小……

在肿瘤科常常流行一句话,千万不要随意推测,医学,永远讲究的是真凭实据,这就要靠医生的视,触,叩,听,细节决定成败。

更重要的是,我们与患者打交道,干的是生死攸关的工作,每一项失误,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病痛。医生的成功,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经验和耐心,我们对生命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

投稿邮箱:yangxinyuan

yxj.org.cn

稿费:~0元

编辑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zz/141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