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21248283623986&wfr=spider&for=pc

他们是奔走在

生死前线的白衣战士

他们是守护在

病人身边的绿衣天使

他们是拥有

火眼金睛的幕后英雄

他们是提供

贴心服务的粉衣导诊

他们是任劳任怨的紫衣后勤

他们是在烈日酷暑下

站岗执勤的安保守卫

每年每天

每时每刻

每分每秒

他们都不忘医者初心

牢记健康使命

践行党的宗旨

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榄医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这样一个隆重的历史时刻

我院特别策划

《医心向党、党心为民——70年·70人》

大型系列报道

向可爱、可敬的榄医人

和所有的白衣战士

致敬

今天

“70年·70人”

系列报道与大家一起探访

守护呼吸、温暖生命的黎艳聪

黎艳聪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人体“生命开关”的守护者

◆◆◆◆◆

呼……吸……

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平均每分钟大约要呼吸15-20次,如此计算,一个人每天大约要呼吸两万多次。

年年初,《人间世》第二季开播,第三集《呼吸》这一集聚焦了一群需要“肺移植”的病人。节目中说:“人活一口气,如果肺出了大毛病,这口气就得憋着,比死都难受。”有一位病人说:“常人眼里,一呼一吸,很平常,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打开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材《内科学》一书,第一篇介绍的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科在医学中的地位也由此可见。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早期的重症监护治疗大都由呼吸科大夫完成,因为要上呼吸机,没有呼吸上面的支持,是没办法完成其他诊疗。“因为人只有一个气道。”30多岁就获得主任医师资格当上副主任的黎艳聪,被医院的同事赞誉为“榄医最年轻的正高”。说起自己的专业,她流露出一丝自豪的语气,“呼吸系统也是重症的开端,这是大基础。”

把痰玩好了,那就是呼吸科的高人

在病人和家属,医院同事的印象中,“呼吸科就是整天和痰打交道”。有没有咳,有没有痰,有没有气促,有没有鼻塞流鼻涕、发热、寒颤,有没有胸痛、胸闷、心悸,接诊病人的时候,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呼吸科医生都会问到的常规问题。“谁都说我们脏”。但是,每一个呼吸科医生心里都明白一个道理,“真正把痰玩好了,那就是呼吸科的高人”。

曾经有一个病人,咳嗽了一年多,痰非常多,经常咳的感觉人都快要背过气了。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久,也没有查出病因。找到黎艳聪来看的时候,“做了CT,也看不出什么,不太显影。”这让黎艳聪觉得很奇怪,因为“咳嗽,是身体的自然反射,就要把不该在身体里面的东西咳出来。”所以,黎艳聪判断,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这个病人的气道里,“我们决定给他下气管镜。”果然如黎艳聪所料,是一块鸡骨头卡在右下肺基底段,而且被肉芽完全包裹,可见,鸡骨头卡在气管的时间已经不短。如果再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阻塞性肺脓肿,出现坏死。在插管取出异物,并清理了浓痰之后,病人阻塞的气道终于复通了,剧烈的咳嗽也渐渐随之消失。

呼吸无小事,很多时候的诊疗都需要加倍的细心。一个从外地过来的病人,反复咳嗽了3年多,被认为是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在外院反复治疗,但是却一直没有缓解。“一开始看到的确有支气管扩张。”但是细心的黎艳聪发现,“CT看到肺上有大量的颗粒状的结节,还有就是树芽征。”敏锐的黎艳聪立即发现,这很可能是一例极为罕见的病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据了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东亚人特有的疾病,跟基因遗传有关。如果诊断不及时,死亡率非常高,反之,如果明确诊断得到恰当治疗,十年生存率可达百分之九十。“这种病例很罕见,一万人中有一个这样的流行病学的报道数据。”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黎艳聪又为病人安排了相关的检查,最后确诊病人正是患了这种罕见病。

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

“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在黎艳聪心中,这是对呼吸科的使命召唤。一个20岁的小伙子,不明原因发烧三十八九度将近四十度,却没有任何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黎艳聪没有将他拒之门外,反而是殚精竭虑查找病因解除病痛。黎艳聪了解到,入院前,病人已经反复发烧一个多月,医院说是感冒,有的说是肺炎,有的说是支气管炎,用了各种各样的药,但是,一停药就是反复高热,出现一过性的皮疹,年轻的小伙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呢?经过反复观察,黎艳聪发现病人在用了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后,效果非常好,她判断,这又是一例罕见病——成人still病。

这种病需要大量的排除性诊断,至今仍无特定的统一诊断标准,即使在确诊后,仍要在治疗、随访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气管镜、骨穿、白血病、骨髓异常的疾病、败血症、肺炎、呼吸道感染、胃肠肝胆脾胰肾等疾病,全都做了诊断排除,最后确诊病人正是成人still病,经过对症治疗,反反复复的高烧终于不再发作。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呼吸科的疾病,但是,当看到病人解除病痛后流露出来的喜悦之情,黎艳聪倍感欣慰。

防治前移,把好“生命阀门”这道关

作为医院呼吸内科的专家和中山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呼吸道疾病的年轻化,让黎艳聪忧心不已。让她更加担心的是,很多人对呼吸道的疾病不注意不重视。

“我们一个月最多出院多人,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要做肺功能的筛查。”黎艳聪说:“很多病人会说,就是个咳嗽,没当一回事,谁知道会越来越严重。”类似的话,黎艳聪听到的还有很多。很多人觉得“咳嗽有点痰”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但是,很少掌握医学知识的广大群众并不知道,小气道的病变早期是没有什么表现的,一旦有了临床表现,可能就是一大片病变了。更有一些疾病,一发现就是晚期。“我们不能总是在下游在打捞,应该尽力做好上游预防。”

“呼吸道的治疗要前移。”在黎艳聪看来,“预防大于治疗。”无论是从最终的治疗效果,还是考虑到一个家庭的治疗成本,做好早期预防,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黎艳聪在科室大力推进慢病教育,每周一次的患者教育雷打不动,经常性的开展科室义诊,借助不同的平台进行医学科普,她希望广大群众能重视肺功能筛查。“肺功能筛查和影像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像哮喘,CT上是没什么明显的改变,可能到后期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了,才能看到纹理增粗。”有关数据统计,慢阻肺致死率目前排在全球死亡率的第四位,所以,黎艳聪心中也给自己定了方向和目标:“希望能把肺功能筛查开展的像治疗和预防高血压一样去测,人人重视。”

目前,呼吸内科已经开展肺功能筛查很多年,每年将近开展0例,这在一家镇级“三甲”医院已经是难能可贵。

每个人都离不开呼吸,没了呼吸,生命便不可维持。拥有正常的呼吸功能,个体才有活力,生命才有温度。黎艳聪和所有的呼吸科医生一样,用自己的才学、技术,和一颗温柔的心,呵护着每个人的呼吸——这道“生命阀门”。

预约挂号

拨打或-

咨询投诉电话

-

医院分机号查询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ys/252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