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www.ykhongye.com/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患者男性,82岁,以“间断咯血29年,再发4天”为主诉入院。患者诉入院前29年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咽痒,咯出鲜红色血液,超过ml,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予止血、抗感染(具体不详)治疗好转,之后反复发作。4天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咯血,1h咯血总量约ml,医院,予抗感染、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4天后,每天咯血量仍为~ml,遂来转诊我院。既往史:50年前患“肺结核”,予以抗结核治疗(具体不详),自诉“治愈”,多次复查胸部X线片提示左上肺钙化灶。体格检查:T36.3℃,P78次/分,R22次/分,BP87/52mmHg。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稍低,右上肺及左下肺均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腹体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趾)。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1×/L,红细胞计数2.73×/L,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计数×/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9%;粪常规:褐色软便,隐血试验阳性;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7.5μmol/L,直接胆红素7.0μmol/L,尿素10.66mmol/L;降钙素原全定量0.ng/m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18.30s,凝血酶时间32.20s,纤维蛋白原0.53g/L;电解质、结核抗体、G试验、细菌内毒素检测、呼吸道病毒检查、肝炎全套、痰抗酸染色均正常,3次痰培养均提示正常咽喉杂菌。3次痰真菌培养均未发现真菌。高分辨率CT示右上肺后段、右中肺支气管扩张,双肺感染,右上肺后段磨玻璃密度影(肺泡积血?)。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示右侧支气管动脉主干增粗、迂曲并与右肋间动脉1~2支共干,参与肺部供血,分支紊乱并渗血,肺内异常新生血管呈网状,结合高分辨率CT,符合右支气管扩张。用微导管栓塞并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支,行栓塞治疗,栓塞后造影见原病变的支气管动脉分支已被栓塞。胸部高分辨率CT支气管动脉栓塞前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入院诊断: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治疗经过:住院后给予“垂体后叶素[0.1U/(kg·h)持续静滴]+巴曲酶(1kU,每12h1次,静脉注射)”止血、“氨曲南(1g,每8h1次)+左氧氟沙星(0.6g,每日1次)”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仍存在咯血,量~ml/d,加用“地塞米松+酚妥拉明+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治疗1天后,咯血量减少。2天后,无新鲜血液咯出。咯血的病因有哪些?据统计有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咯血,其中包括很多系统性疾病。在较早期的文献中,90%以上的大咯血是由于支气管扩张、结核病和肺脓肿引起的。由于结核防治技术的普遍开展,新生儿百日咳疫苗的接种,抗菌药物的普及和及时应用,结核病和支气管扩张的所致咯血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但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至今仍是大咯血的重要原因。随着肺癌发病率上升,肺癌所致咯血发生率也较以往显著增加,已成为咯血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报道咯血的原因主要见于肺结核(52.9%)、支气管扩张(22.7%)、肺癌(6.6%)和肺炎(3.1%)等4种疾病。支气管扩张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支气管扩张可分为先天性与继发性两种。(1)先天性支气管扩张较少见,是由于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或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严重的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纤毛缺陷(Kartagener综合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罕见的气道结构异常[如气管支气管扩张(Mounier-Kuhn综合征)、软骨缺陷(Williams-Campbell综合征)等]。所有这些因素损伤了宿主气道清除机制和防御功能,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易于发生感染和炎症。细菌反复感染可使充满炎性介质和病原体黏稠液体的气道逐渐扩大,形成瘢痕和扭曲。(2)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支气管阻塞加上长期剧烈的咳嗽,导致支气管内压力增加;肺纤维化、肺不张、肺膨胀不全形成对支气管壁的牵拉,以上三种情况均可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支气管扩张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1)病变部位 左肺较右肺多见,肺下叶比肺上叶多见,可限于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内,累及一个或多个支气管,也可多处同时发病。(2)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支气管扩张分为柱状、囊状、混合型。①柱状扩张:在HRCT上可见“轨道征”、“印戒征”及圆形、卵圆形影。②囊状扩张: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囊状、多聚集成簇,合并感染时可见液平面。③混合型扩张:兼有柱状扩张和囊状扩张的部分特点,部分可呈静脉曲张样改变。(3)X线表现 X线平片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度,大部分支气管扩张的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大多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较少见到蜂窝状、卷发状的典型征象。大咯血窒息的表现及急救措施有哪些?(1)窒息是大咯血的最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患者窒息先兆为胸闷、憋气、冷汗、喉头咕噜作响,大口咯血或血从口中涌出,随即烦躁、发绀、呼吸窘迫和昏迷。(2)急救措施 取头低足高位,或抱起患者使其头朝下,助手托起下颌,将口撬开,取下义齿,清理口腔和咽喉积血,然后经鼻插入粗导管,接吸引器强力吸引,也可用以下动作清除患者气道的积血:①术者右手握拳,按于仰卧患者的上腹剑突下向下、向上快速冲击性按压多次;②术者从患者后面拦腰抱住患者,右手握拳,拇指侧正对患者上腹剑突下,左手紧握右拳之上,双臂快速冲击用力;③若大咯血持续,患者窒息的危险性很大或濒临窒息者,应选择8号或8号以上导管行紧急气管插管。选用大口径气管导管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也便于插入气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大咯血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防治?(1)肺不张 引起肺不张的原因:①大量咯血,血液溢流或误吸,血块堵塞支气管;②患者大量应用镇静药、镇咳药后抑制了咳嗽反射,或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导致血液或支气管分泌物在气道内潴留。处理原则:通畅气道,加强吸引或引流排痰,停用强镇咳、镇静药物,鼓励患者咳嗽,气道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酌情应用雾化吸入来湿化气道,酌情应用抗生素、祛痰药物。必要时可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吸出血块,或用支气管灌洗方法清除气道内积血和分泌物。(2)吸入性肺炎 咯血后体温轻度升高(≤38.5℃),常为血液吸收后引起的吸收热。但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剧烈咳嗽、咳脓痰、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胸部X线片示片状浸润阴影,常表明并发吸入性肺炎。应选用广谱强效抗生素治疗,抗菌谱应包括革兰阳性杆菌、厌氧菌,如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并加用甲硝唑。如肺结核所致咯血,肺部炎症不能排除结核播散所致,应加用抗结核药物。(3)失血性休克 咯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并不常见,只有在大量咯血,患者原血容量偏低等情况下偶可发生。确诊失血性休克后应立即给予输液(先输生理盐水ml或右旋糖酐-70ml)、输全血或血浆,直到补足血容量。若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偏低,可酌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ml中加多巴胺40~mg和(或)阿拉明20~40mg。维持动脉收缩压不低于80~90mmHg。(4)窒息 详见上一问题。咯血的治疗措施有哪些?(1)内科药物 常用于咯血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①一般止血药:止血芳酸(对羧基苄胺)、6-氨基己酸、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维生素K、云南白药等。②垂体后叶素:大咯血时可用5~10U溶于20~40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后缓慢静推,而后10~20U加入5%葡萄糖溶液ml静滴维持治疗,必要时6~8h重复一次。副作用: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过敏反应等,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肺源性心脏病、妊娠患者慎用。③普鲁卡因:~mg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ml静滴,每日2次,见效后减量。④血管扩张药: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ml静滴,连用5~7天。⑤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可口服泼尼松片,每日30mg,见效后逐渐减量,疗程不超过2周;或用氢化可的松,每日~mg,用3~5天。⑥巴曲酶(立止血):成人1~2U,儿童0.3~1.0U,静注或肌注。⑦催产素(缩宫素):5~10U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注,然后10~25U加入ml液体内静滴,每日总量40~50U。(2)外科手术 如果大出血来自于增生的支气管动脉,经休息和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反复大咯血时,病变局限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那些尽管采取了所有治疗仍致残的病例,合适者可考虑肺移植。AndrejakC等总结了外科手术治疗咯血的主要适应证:足分支菌病、肺癌、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ArteryEmbolization,BAE) 年法国学者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取得成功。它采用Selding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确定出血部位、程度,再行治疗性BAE栓塞出血血管。国外文献报道BAE即时止血率为76.6%~92.9%。(4)电子支气管镜下治疗 顽固性咯血或大咯血的患者宜早期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经支气管镜进行的止血治疗有以下方法:①冷盐水支气管灌洗;②局部用药,如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麻黄碱、鱼肝油酸钠(血管硬化剂)、巴曲酶等;③气管支气管内激光治疗;④气管支气管内冷冻治疗。此外,ChawlaRK等尝试了一种高效、成本低廉、安全的方法,即在支气管镜可视下通过聚乙烯导管将一种生物胶(N-羟丁基氰基丙烯酸酯)滴注在出血部位,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摘录自书名:呼吸内科医师查房手册作者:潘频华 胡成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odm.com//mjcczz/2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