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vista >> vista功能 >> 盲人新生事件背后中国青年报
导读
在今年的高考中,安徽籍盲人考生王宠以高出一本线88分的成绩,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不过报道时,校方以安全为由,要求王宠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学习,不能住学生宿舍。
东北师范大学就此作出回应:校外租房已征得家人同意,租房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
随后学生家长提出,希望学校为王宠配备导盲犬、助残车、专门工作人员等,来辅助王宠的日常学习生活。学校回应称目前存在一定困难。
此事件一经报道,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争议。
通过调查发现,视频里的王宠展现出了不错的数学功底和天赋,家人也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相当刻苦,每天除了吃饭和喝水,基本都在房间学习。但一提到东北师大对王宠入学的态度,一家子就向镜头表示了不满,称“来的时候都不知道有这么多麻烦”。
但这次,看似“负面”的新闻却并没有把学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反而是一些网友对“王家人”的做法并不买账。
原因有三
①学校确实没有针对盲人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强行住校可能会给室友同学带来负担;
②让王宠在校外租房,学校承担全额费用,其实是已经征得家人同意了的;
③最让网友愤慨的是,“分配住房”之外,王家还希望学校为王宠配备导盲犬、助残车、专门工作人员等。在他们看来,学校已经做好本分了,王家的要求有些过分。
针对这个问题,网友分为了两派
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站在校方的角度
据了解,东北师大为了迎接这位特殊的新生入学是费了心思的。
大大小小开了十多次会,组织各部门研讨相关的工作预案,之后又是出钱又是出力,尽可能为王宠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所以很多网友在了解事情原委后都第一时间表态。
我觉得学校的处理方式挺正常的啊,住在宿舍里一定会各种不方便,也会给同寝室的同学造成负担,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没有义务去照顾别人四年。校方让盲人学生租房也不是没有道理。
壹阿拉斯加实话说,住学校没人看着挺不安全的,楼梯,卫生间等等都可能发生意外。除非有人时刻看着他的安全,否则出事了就又要怪学校了。但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家长也要为校方考虑,学校毕竟不是公益机构。
最亲密的你站在盲人学生及家长的角度
东北师大有安全顾虑可以理解,租房、付房租也体现出学校的诚意。盲人学生如何使用为普通人设计的生活设施,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都有可以想见的挑战。但这不只是一所大学的难题,而是所有接收或将要接收残疾人考生的大学都会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乎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落地。
值得各方思考的是,为何现在有些大学生宁愿自掏腰包也要在校外租房,而王宠却执着地争取集体宿舍的一张床铺?理解残疾人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出更妥当的安排。
原王宠一直以来对大学的向往就是过集体生活、跟舍友相处,他说:“我觉得集体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的身体有一些问题,但是至少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完整的同学关系。”
校方要求校外租房父母陪同是不是也把盲人当做一个麻烦了呢?让其尽量减少学校的麻烦的处理我觉得过于冰冷了
我是莉莉与其在校内还是校外住的问题上纠结,还不如多把精力金钱放在学校建设盲人设施设备上,多给残疾学生提供便利。
Daisy而谈及残疾考生上大学的话题,前段时间甘肃籍残疾考生魏祥一波三折上清华大学的事件也曾引起过网友热议。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8月23号,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带着妈妈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并住进了他们当初向清华请求的单间宿舍。两个月前,因获得清华公开回信感动了千万网友的魏祥,成了清华理科实验班类(数理)的一名新生。早上7点多悄悄办理入学手续后,他在辅导员和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并入住宿舍—一间约20平方米、有2个小卧室的无障碍独立套间—这样的套间清华已有4间,居住的都是因身体原因离不开照顾的学生及其家人,其中两人已攻读研究生。
校媒之声
#残疾大学生求学怎样无障碍#
1、对残疾大学生应当关爱和帮助,但学生家长也不应提出过分的要求。如要护工、导盲犬等。如果以舆论裹挟提出一些无理要求,那今后高校可能不愿意招收残疾学生,因为成本太高。
2、既然给了他们考大学的权利,录取的高校就有保障他们正常就读的义务。
3、就像每个城市都设置盲道一样,希望各大高校在招录残疾考生时也要考虑到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保障他们的日常起居和心理需求。
盲人在校内确实不安全
盲人学生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东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男生住三舍B,楼高15层,他一个人住进去,安全真的是个很大的隐患。
——东北林业大学张迪
让盲人学生住宿舍有可能给他人造成不便,校外陪读其实有利于保护他个人安全。再者,政策是国家出的,但执行方是学校,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指导也不能怪学校。
——福州大学陈志南
完善配套设施
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条例里,均有关于残疾人受教育应当受到学校帮扶的规定。为残疾学生提供健全学生一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从来都不是“本分”和“情分”的关系。学校既然录取了他,就应该担起责任,创造条件好好培养他。
——西北大学王彤
在对待残疾学生的问题上,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更谈不上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无障碍环境。
如果学校能够再人性化一点,比如增设专门的通道、电梯、卫生间等生活设施,研制专供盲人阅读的书籍、教学用具等学习设施……如果各方面的设施渐渐都齐全了,不是能有更多的盲人上大学吗?
——中南大学徐慧敏
▲东北师范大学级新生报到现场
随后,东北师范大学便在官方声明中提出一项规划,表示会在校内逐步设置适用于残疾人的公共设施。
在我国,和王宠一样,还有许多残疾人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残疾大学生求学时怎样无障碍生活,是高校和社会应共同思考努力解决的问题。
洛阳残疾男孩杨旭科在高考中考出了分的好成绩,超出一本线69分。考虑到他身边不能缺人照顾,他最终报考了离家近的河南科技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杨旭科和父母都很激动。杨旭科的梦想是做一名会计师,他说:“我会努力在大学多学知识,实现梦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该区残联自年开始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圆梦助学”,让残疾人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掌握谋生技能,让他们能够平等、有尊严地在社会上立足。为此,针对应届考取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残疾大学生,省级财政从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出资分别给予元、元、元、元的一次性助学奖励,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残疾大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内容:马晓晴豆扬
编辑:马晓晴豆扬
综合整理自中青在线、新浪微博、新京报评论、Vista看天下
审核:朱江董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