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难治性气胸得以痊愈

73岁的张大爷,重度慢阻肺并发气胸,卧床2个月,每天靠着吸氧和胸腔闭式引流管维持生命,他入院前,医院治疗,医院急诊时引流管里出现少量气泡,心电监护呼吸25-30次/分,手指氧饱和度80-93%,心率次/分,胸闷、喘憋、大汗淋漓,右侧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入院后急查各项检查,立即给予床边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管,随着引流瓶里气泡的溢出患者胸闷瞬间减轻。但是,1周后胸闷症状并未明显减少,又进行胸腔抽气及负压吸引等治疗,复查胸部CT右肺压缩50%,并见较多粘连带。结合张大爷有多年烟龄的情况,考虑为肺内广泛大疱破裂所致自发性气胸,超过2周时间即为难治性气胸。团队迅速组织讨论,根据既往治疗情况、目前的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进行了严格的术前讨论和繁复的术前评估,经过内科胸腔镜下治疗、反复更换引流管、胸腔注药、手控负压吸引加之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张大爷的病情逐渐好转,皮下气肿逐渐吸收,胸腔闭式引流瓶不再有气泡溢出,无新增胸水,夹管后无自觉胸闷气短,复查胸部CT肺复张良好,不仅拔除了引流管、脱离了吸氧管,还可以自己活动洗漱。张大爷一家十分高兴,送来了表扬信,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安心、放心,外国友人不断点赞年,国外留学生米拉在中国上学期间发现颈部突然长了肿块,住进了呼三病区。初到中国身体不适加上言语不通,让身处异乡的米拉情绪十分紧张。不会说中文,没有中国手机卡,连不到网络,没有洗漱用品和生活用品,米拉很是焦躁不安、担心害怕、心情糟糕极了。为缓解她的焦虑情绪,科室医护团队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耐心安慰疏导。医生们自愿当起翻译官,为患者解释病情、沟通交流。并帮助她订餐、订购日常用品,使得她在住院期间得到了专业的治疗和贴心的照顾。住院期间她经常竖起大拇指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在好转出院后,她特意送来了锦旗,表达她的感谢与祝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一直在行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科室7名党员,在抗疫初期,第一时间提交请战书,纷纷申请加入防控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阻击战贡献力量。

科主任徐玉荣主动取消春节休假,作为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及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认真准确地筛选每位患者,而且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都会给予正确的指导治疗意见。医院后,她继续投入专家组的工作,连续近三月没有休息,无论本地还是外地,都做到了随叫随到,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科室副主任杨燕于除夕前夜已经到了老家,医院通知立即义无反顾赶回,在疫情未知、风险未知、新冠肺炎治疗未知的情况下身先士卒首批进入了隔离病区,与团队一起在正确防护下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结合每版指南,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恰当治疗,2个月,她选择与战友在一起并肩作战。后来,她又作为发热门诊负责人,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她带医院的各项疫情防控任务。

刘云医生先后在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坚守工作4个月,温鹏、魏群等等均在发热门诊工作过。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科室恢复正常医疗工作,韩芳医生至今仍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随着冬季的到来,局部疫情反弹,科室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odm.com//mjcczz/24016.html

------分隔线----------------------------